從“清三河”,到大清淤,從沿河排放口整治,到剿滅劣Ⅴ類水,再到啟動實施“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我市“五水共治”工作步履鏗鏘,朝群眾期盼進發,向“夢里水鄉”回溯。
今年初以來,我市認真貫徹省委主要領導“五水共治只能加強、不能放松”的批示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戰略決策,根據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在充分總結去年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堅持項目為王,扎實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全力打造治水升級版。
截至7月底,46個創建鄉鎮(街道)開工項目275個,開工率100%,完工105個,完工率38.2%。20個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開工率100%,完成建設10個,完工率50%。78個城鎮生活小區,開工率92.3%,完工28個,完工率35.9%,各項進度位居全省前列。
隨著越來越多地方實現“每一滴污水”都收集起來,水質“減Ⅲ增Ⅱ”成效顯著。1~6月,我市21個省控及以上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128個縣控及以上斷面Ⅰ~Ⅲ類水比例和功能區達標率均達到98.4%,其中Ⅰ-Ⅱ類水斷面同比增加25個。順利通過中央“黑臭水體”整治督查驗收,城鄉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原來雨水和污水都混在一起,遇到下雨天化糞池還要滿出來,現在政府實施雨污分流改造,真是消除了我們居民的一塊心病啊!”8月15日,在富盛鎮的一處居民小區,居民張大伯看著自家后門忙碌的施工隊伍,心里樂滋滋的。
2019年,越城區計劃完成3個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20個城鎮生活小區和5個鄉鎮(街道)的“污水零直排區”建設任務,其中富盛鎮、孫端鎮、靈芝街道、東浦街道、鑒湖街道5個鎮街共排定治理項目106個。為此,越城區在資金上強化保障,在質量上嚴把關口,全力推進鎮街項目建設進度。
科學制定“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資金保障方案,規定建設項目資金按實際工程投資額的90%由區財政予以補助。同時,為確保項目順利進場,區政府按照項目計劃投資額的50%予以先行撥付。
作為一項民生實事工程,要確保“污水零直排區”項目一次建成、永久使用,質量是關鍵。為此,該區提前做好污染源摸底排查工作,對集鎮(建成區)范圍內工業園區、居民小區、其它公共區域(包括入河排水口)等進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出各類污染源截污納管不到位、管道破損和雨污串管等問題416個。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則“嚴”字當頭,確保工程質量。通過健全落實業主、監理、施工“三位一體”質量監管機制,確保所有污染源應納盡納、應分盡分、應治盡治。在工程驗收上,完善自查驗收流程,確保各項建設任務保質保量完成。
截至7月底,該區5個鎮街的106個項目已全部進場施工,其中完成44個,完成率41.5%,總體形象進度74.2%,完成投資7322.95萬元。
遠看像景觀休閑長廊,靠近會發現,里面還設置了一排10只花崗巖洗衣槽,這就是最近誕生在柯橋區王壇鎮的生態景觀洗衣房。
這個生態洗衣房位于王壇鎮舜憶居民小區東北角,長廊一邊設置了供人休憩的長椅,另一邊設置了10只花崗巖洗衣槽。在長廊西邊地面上還鑲嵌了大小為10.4平方米和1.2平方米的兩個水池,可供居民洗大型衣物和拖把。
據了解,生態洗衣房用的是自來水,水比河里、溪里的更干凈。洗衣槽、洗衣池的污水全部納入王壇鎮生活污水外排管網系統,不會直接流入河道。因為方便,加上全部免費,生態洗衣房一建成,便吸引了小區及附近家庭主婦前來這里“洗刷刷”。“在這里洗衣洗菜累了,大家還可以在長椅上坐坐聊聊天,在綠化帶里走走看看,舒服多了。”小區居民孫大媽高興地說。
“以前居民在溪邊洗衣物現象較多,長期下去,含磷的洗滌劑容易造成水污染。”王壇鎮黨委委員黃建榮說,為此,在今年的“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和小舜江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中,他們采取疏導的形式,準備集中建造一批生態洗衣房,“既解決群眾生活需求,又保護了水資源。”目前,還有5個生態洗衣房正在施工,計劃到8月底前完工投用。
柯橋區計劃于2019年年底前創建完成“污水零直排區”的7個鎮街24個項目,已全部開工,項目形象進度達72%。其中,王壇鎮、稽東鎮、蘭亭街道已基本完成“污水零直排區”建設。16家工業園區有2家已完成,11家進度均在50%以上。18個住宅小區已有5個完成,3個通過初步驗收。
按照“三年決勝”的總體要求,上虞區在總結推廣謝塘鎮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大力推進“污水零直排區”項目建設。目前,全區2019年市定計劃實施的7個鄉鎮(街道)、3個工業園區、9個生活小區共計36個建設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其中14個已完工,累計完成投資3731.5萬元。
據了解,上虞區在項目建設中,注重強化合力,以“三分區、四專班、五聯動”機制推進攻堅作戰:三分區,即將污水零直排試點區域劃分為三大類區塊,分別由工業、城建、農業副鎮長(副主任)指揮協調推進區塊內摸排整改工作;四專班,即建立技術指導、政策處理、工程建設、資料臺賬四套工作專班,以環保等部門為主駐點進行技術指導;五聯動,由全體機關干部、集鎮村、掛聯單位、駐鎮站所、物業保潔全程跟進聯動,點對點進行違章拆除、環境清理,確保無障礙施工。
為真正實現“零直排”目標,該區還特別做好細節文章,抓實抓細抓成效。區生態環境局開展技術指導,要求企業設計建設初期雨水收集裝置,解決初期雨水污染的“隱疾”,實現“應處盡處”。
同時,加強對已建管網設施的日常養護。管網通過招投標由第三方定期排查檢修,一體化污水泵站移交排水公司運維。結合“城市管理示范路”、小城鎮長效管理等工作,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疊加式巡查”模式,探索生活小區“物業+執法中隊”的防控機制,有效遏制過程性私接亂接行為。對經營戶毛發過濾器、隔油池等設施進行日常巡查提醒,根據容量大小定期督促清理。
2019年,諸暨市計劃完成的“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包括10個鄉鎮、14個居民生活小區、4個工業園區,是全市建設任務較重的區、縣(市)之一。為此,該市立足實際,創新機制,采用“多主體協同、全方位推進”模式,“多快好省”推進項目實施進度。
堅持政府主導,負責開展污染源頭摸排,聘請第三方“點、線、面、網”結合對所有排污單位進行地毯式排查。制訂實施“一點一策”,根據排查情況和職責分工,由各專項組按生活小區類、工業園區類和其它類三大類分別編制專項整改方案,制訂一點一策,實行掛圖作戰。做好統籌謀劃文章,將整改工程與農村環境整治、沿河拆違、“低小散”淘汰、美麗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
針對工業園區內企業存在雨污混接和沿街店鋪缺少隔油池等問題,明確由鎮按照第三方摸排結果統一出整改方案及設計圖紙,由企業自行出資改造。待完工后,由鎮政府、企業、第三方聯合驗收。同樣,針對“六小”行業的改造項目,規定商鋪外部的排污總管等由鎮政府實施改造,商鋪內部雨污管道由經營戶按鎮政府要求自行出資改造。對拒不整改的,按相關法規執行。
在生活小區雨污改造工程中,則堅持以群眾“滿不滿意、答不答應”為標準,公開舉報電話,引導小區居民發揚主人翁意識,積極監督工程質量。“如舉報屬實,將對施工單位予以罰款,此舉既能提升工程施工質量,又有利于提高群眾治水知曉度、參與度和滿意度。”諸暨市治水辦相關負責人說。
各自出力,多方合力,有效推動了“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該市項目完工率為85.7%。
“我們是6月初正式動工的,到7月底,工程形象進度已經達到70%左右,能推進得這么快,靠的就是前期調查摸排的基礎扎實。”8月15日,在嵊州市貴門鄉貴門村雨污分流改造現場,副鄉長張南華高興地說。
貴門鄉地處南山水庫水源保護區,為守護74萬嵊州市民的這口“大水缸”,實現“污水全收集、管網全覆蓋、雨污全分流、排水全許可、村莊全治理”的“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總要求,當地立足調查摸排,精準化引進第三方公司,利用信息化技術,“無盲點”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高質量開展。
抽調精干力量,組建專門摸排小組,各組按照“分級管理,責任到人”的原則分片區開展污染源摸排并編號,同時邀請第三方公司對小組成員進行技術培訓。對建成區內的地下管網進行深度調查,用工程相機手機App對井蓋和井內情況進行拍照取證,隨后用CCTV/QV等管道檢測機器人對管道內部進行檢測。
在查清住戶編號和管網情況后,入戶調查化糞池、廚房、衛生間、陽臺、屋外立管等位置,拍照上傳到大數據系統,并在圖上標出位置和水流方向。“依靠大數據,實現了輸入每戶編號和每個窨井蓋標號,都能在電腦上看到清晰問題照片和動態問題視頻,為后續整改提供了極大便利。”張南華說,因為比較細碎,這塊工作占用了較長時間,但“磨刀不誤砍柴工”,不但在建設進度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更好地保障了工程壽命和質量。
得益于“貴門經驗”的借鑒推廣,嵊州市“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工作正快速推進。計劃今年要完成建設任務的8個鄉鎮共26個項目,截至7月底,已完成8個項目,3個工業園區基本完成建設任務,5個生活小區已完成方案設計。
5月下旬,今年計劃實施“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的新昌縣各個鄉鎮、街道均收到了一則通知——《新昌縣鄉鎮(街道)“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競賽方案》。按照該《方案》,競賽結果將作為政府投資項目財政資金撥付和財政專項獎勵的依據。
據了解,競賽每月以百分制進行考評,內容包括看前期、看進度、看現場、看效果、看影響五個方面,每個方面都詳細規定了加減分項目。如看前期,根據時間節點要求,按問題摸排、“四單一網”、方案設計、招投標完成情況等,進行考評計分。發現有問題未列入整治清單的,1項扣1分。工作推進不力、進度遲緩的,視情扣1~5分。未按時間節點要求完成并上報的,視情扣5~10分。
看進度,根據各鄉鎮(街道)填報的《“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推進情況表》,按完成形象進度高低排名,第一名不扣分,每下降一位扣1分;檢查發現進度虛報的,視情扣5~10分。
新昌縣治水辦對每月考評情況進行排名通報。規定月度考評排名末位的,由治水辦提請組織部門警示提醒,連續兩次排名末位的,由縣領導對鄉鎮(街道)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約談。季度考核末3位的,暫緩建設資金撥付;其他以項目預算80%為基礎,按進度撥付建設資金。項目預算20%部分資金,以年終現場驗收 100分制評分結果為依據進行獎勵,得分在80分以下的,不予獎勵;得分在80分(含)以上90分以下的,獎勵該鄉鎮(街道)實際建設資金的10%;考核獎勵資金的剩余部分由得分在90分及以上的鄉鎮(街道)按項目實際建設資金同比例平均分配。
競賽激勵機制,促進鎮街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該縣今年計劃完成8個鄉鎮、3個工業集聚區、6個以上生活小區的建設。至7月底,8個鄉鎮已全面動工,累計完成投資3017.4萬元,投資完成率72.07%。
根據市里下達的任務,今年,濱海新城確定環普產業園和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2個工業園區、陽光苑等6個小區為“污水零直排區”創建單位。其中在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創建中,當地因地制宜,突出個性,形成了工業污水治理的“濱海模式”。
近日,記者在醫療器械產業園看到,不少企業在廠區一角建起了污水處理池和流量房,前者用來對企業生產廢水進行凈化處理、達標排放,后者用來對排放量進行自動監測。浙江晟邦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從人工牛黃中提取感冒藥成分。“我們是去年入駐的,污水處理有了著落,我們就可以放心投入生產了。”公司一位負責人說。
在環普產業園,從事工業設計和展柜生產的紹興奇尚商業設施系統有限公司同樣新安裝了污水處理池和流量房,公司行政經理張如廣說:“我們從水務部門申請到的年排放指標為約2000噸,意味著全年不能超過這個限額,否則就要面臨行政處罰。”
在改造過程中,當地以企業環評為依據,對有生產廢水產生的企業,要求單獨設置污水處理設施,并安裝計量儀器。“實行‘一戶一表’有利于加強污水排放管理,誰家排了多少、污水濃度是否達標,一目了然。”濱海生態環境分局監察大隊工作人員徐狄表示。
此外,相關部門還在每個雨水排放口、污水納管排放口等,設置排放口標識標志,便于日常管理和加強執法。
目前,環普產業園和醫療器械產業園的項目已完成投資180萬元,完成率80%,預計8月份能夠全面完成。陽光苑等6個小區的項目建設,正陸續開工,計劃在12月份前完工。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