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榕樹下聽著風兒吹動葉子發出沙沙的聲音,就像是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榕湖景區的榕湖小學,學生們正在老師的帶領下實地觀察、親身感受榕樹的外形特點。
依托景區豐富的植被資源、歷史文化資源,榕湖小學將生態育人理念融入人心,打造出一個“沒有圍墻”的生態校園。
2018年,榕湖小學入選“全國首批30所小河長、小湖長試點單位”,是廣西唯一一所小湖長工作試點單位。“榕湖小湖長”的巡湖路線范圍由陽橋以西、雙拱橋以東、榕湖北路和榕湖南路連接而成,并在“榕湖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基地”牌前設立了“植被監測點”,在九曲橋頭設立了“水質監測點”,在雙拱橋頭設立了“噪聲監測點”。“小湖長們”自己協調安排了巡湖工作計劃表,并按照計劃表自由選擇時段在家長的陪同或榕湖景區保安的協助下進行巡湖工作,自發地進行公益勞動、向市民及游客發放自制的環保宣傳單、在游客中做調查問卷等活動。
“在巡湖范圍內除對植被、水質、噪聲監測點進行查看、記錄和拍照保存資料之外,還將觀察到的景區存在的問題在巡湖記錄表上詳實記錄,并從他們的視角出發,提出合理化建議。”榕湖小學辦公室主任曾勁說。
在榕湖小學校園里,記者看到,校園環境清凈優雅,花木青蔥。學校將校園文化與榕樹文化相結合,充分利用科學課、班隊課、寒暑假等時間,讓學生攜手家長參與到“秀美榕湖”植物多樣性研究、“人文榕湖”歷史文化傳承研究、“生態榕湖”水系、水質研究等活動中來。還出版《秀美榕湖》、《人文榕湖》、《生態榕湖》3本校本教材,通過生態研究與學科整合,讓師生們在做中學、學中樂,把環保理念、做法和生態文明意識潛移默化地融入到課堂中去。
榕湖小學副校長李麗介紹說,學校還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與德育、語文、藝術、科學、校園文化建設體系等緊密結合,師生自編《榕樹青青》《象山水月》《云山羽衣》等舞蹈、音樂劇等文藝節目,不僅打破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圍墻”,還打破了學科之間的邊界,促進學科間環境教育的立體化、多元化、無痕化的交叉與滲透,創新環境教育形式。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