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變化的原水,沒有不合格的出廠水”,面對嚴峻形勢,市水務集團立下了軍令狀。
臺風過境后,因下游各供水公司的水處理能力受限,臺州城市水務通過超極限挖潛,實現最高日供水量達45.9萬噸,出廠水濁度為0.09NTU。
奪取勝利的背后是水務人的執著和堅守。“已經快一個星期了,原水的濁度還是降不下去,公司不管是人還是機器都在高負荷運轉。”交談之時,鮑立萬難掩倦容。鮑立萬是臺州市水務集團副總經理,也是集團下屬的臺州城市水務有限公司董事長。
“原水濁度今天已降到350NTU。但持續多日在400—500NTU的高值,這意味著進廠原水的污泥含量是平時的100倍,也意味著公司要花平時100倍的能效去處理。”鮑立萬給記者打了一個比方,“相當于平時100天才能處理完的污泥要在1天之內處理完畢。”
一邊是污泥處理的滿負荷運轉,一邊是群眾對生產生活用水的需求。怎樣處理這對矛盾?臺州城市水務公司給出的答案是:全力以赴滿足群眾供水需求。
他們是這樣做的——
一方面,通過市政府和城市管理部門的協調,開通“綠色通道”調配了30輛槽罐車用于運輸原水泥漿。“目前廠內泥水量從200立方米/日激增至8000立方米/日,遠超污泥脫水系統容量。”站在沉淀池旁,尤匡玲告訴記者,現今只有通過抽取泥漿外運固化場處理,才能確保制水安全。
另一方面,該公司通過增加廠內泥漿裝卸口,提高槽罐車轉運效率。目前,在沉淀池旁的三個路口都加裝了臨時裝卸口。記者注意到,五個裝卸口的高架下,槽罐車裝卸時沒有出現排隊等候現象。“裝卸口的數量和位置都是經過科學計算的,效率高,速度快!”在場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強化水質檢測確保水質安全
面對如此高濁度的原水,供水水質是否能夠得到保證,是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對此,該公司水質檢測工作也采取了相應舉措。
在生產線上,生產科和化驗室進行聯合作業,實行24小時不間斷數據分析,采取在線數據、檢測數據的雙比對。“根據原水濁度變化,及時精準調整藥劑投加劑量,確保制水水質達標。”該公司水質檢測中心負責人吳志順說。
此外,實行24小時在線儀表監測,水質檢測從15個常規項目提升至35個全分析項目。全分析檢測項目從每月一次,加密到每日一次。常規檢測項目從4小時一次,加密到1小時一次。
“通過超常規的監測,確保水質不出一點紕漏。”吳志順表示。
根據檢測結果顯示,目前,該公司的出廠水濁度為0.09NTU,優于國家標準1NTU,各項出廠水數值均達《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隨后,記者就水質問題致電市疾控中心。接線的一位賀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中心工作人員隨機在各供水區域的學校、居民等終端用戶進行水樣抽檢,檢測結果均達優質水標準。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