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8月15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楊斌英 邵 波)省控及以上地表水監測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今年上半年,湖州治水交出了一張高質量的成績單,實現了美麗浙江建設考核“六連優”,五次奪得“大禹鼎”,并實現“大禹鼎”區縣全覆蓋。
以“兩山”理念為引領,近年來湖州全力以赴,攻堅破難,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今年湖州“碧水行動”再發力,打出了提升飲用水水源保護、攻堅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建設“污水零直排區”、深入防治藍藻等系列組合拳,共同繪就清麗湖州這幅青山綠水畫卷。
抓好源頭治理 首當其沖
湖州,是環太湖地區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倚湖而興,擁湖而美。為從源頭截污,今年湖州對13個國控斷面加大開展污染源頭排查力度,加強斷面周邊污染源綜合治理,積極推進入河排污口綜合整治,市生態環境局每月開展三次預警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以來,13個國控斷面的均值全部達到國家水十條考核標準,其中Ⅲ類水質斷面9個,Ⅱ類水質斷面4個。
“湖州地處太湖流域,讓千家萬戶喝上放心的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不容得一絲馬虎。”湖州市治水辦專職副主任周峻表示,結合中央環保督察和長江經濟帶保護要求,湖州不斷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確保“一泓清水入太湖”。目前入太湖水質已經連續11年穩定保持在Ⅲ類水以上。
針對市民關心的藍藻問題,湖州全力做好“預、攔、撈、修、聯”文章,在太湖沿岸1公里、各條河道入湖口及中心城區河道布設3道攔截防線,建立監測預警系統,及時清除區域內水面藍藻,同時建設湖濱生態修復帶、入湖溇港生態緩沖帶和中心城區景觀點,實施生態修復,減輕城市內河生態環境風險。
治水是一場持久戰,為鞏固治水成果,湖州不斷加強水環境監測能力,開展東西苕溪鄉鎮交接斷面水質監測、入河排污口監測監控,推進各區縣尾水治理智慧化監管平臺建設,健全完善河(湖)長與河(湖)長辦履職、協調聯動、日常監管,探索建立鄉鎮(街道)交接斷面考核機制。
黑臭水體整治 攻堅克難
夏日湖城的傍晚別樣美麗,一條條河流在城市中流淌,水質清澈,河邊砌上了護岸,水中種植了荷花等景觀植物。“垃圾不見了,河水變清了,整治后環境好多了,現在我們每天晚上都在河邊散步納涼!”湖城的百姓們紛紛感慨,整治一新的“小微水體”,不僅扮靚了湖城,更成為了老百姓休閑的好去處。
“溝、渠、坑、塘這些都是產生黑臭水體的主要區域?!焙菔兄嗡k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以來,湖州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對全市7373條河道、310個湖泊(水庫)、500公里已整治的黑河、臭河、垃圾河,實行清單管理、掛圖作戰、銷號推進,開展多輪地毯式全覆蓋排摸檢查后,杜絕黑臭水體清后反彈。
在推進黑臭水體整治中,湖州通過基層自查和治水辦日常巡查督查的形式對全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情況進行摸排,共出動18940余人次,排查河道及水體16902條(個),發現問題1009處,發現疑似黑臭水體9處,發現問題后及時通報、迅速整改、全面跟蹤,在今年國家第一輪黑臭水體強化督查中實現全市黑臭水體“零發現、零通報”的目標。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湖州在全省率先完成245.2公里垃圾河、258.9公里黑臭河治理任務,完成1752個掛號小微水體的整治銷號工作,全市820個問題水體變成“小微景點”,不斷提升湖城百姓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污水零直排”全面推進
治水先治污,去年8月,湖州出臺了“污水零直排區”創建行動方案,計劃用3年時間打通排水“經絡”體系,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區”,實現水環境治理從治標到治本、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治理轉變。
2018年,湖州將工業園區、居民小區、鄉鎮(街道)、餐飲其他類等四大類污染源納入創建單元,做到類型全覆蓋。在省下達的19個創建任務的基礎上,自我加壓啟動100個示范點創建,創新打造21個樣板工程,共排查雨污管網3387.4公里,改造總投資約為10.7億元,完成投資9.8億元。今年湖州又提出了新的目標,力爭全面完成所有36個工業園區,啟動全市60%的居民生活小區、60%的鄉鎮(街道)及60%的餐飲集聚區的“污水零直排區”建設。
“通過實施雨污水管網改造、企業雨污分流、陽臺廢水截污、商鋪排水規范、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擴容等措施,逐步建立完善智慧管理及長效運維機制,努力實現全域污水應截盡截、應處盡處。”湖州市治水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湖州共排查雨污水管網2600.8公里,發現問題10023個,維修管網251.03公里,完成228個各類建設單元“污水零直排區”建設。
入河排污口 大整治
眼下正值酷暑,太湖入河排污口的排查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在又熱又悶的環境中工作,排查人員汗流浹背地一個一個找出確切地點,然后對排污口污水來源、污水性質、污水排放情況等進行登記。
“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八個專項行動之一,只有排查清楚有哪些污染源,才能為整治工作全面鋪開奠定基礎?!焙菔兄嗡k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開展了針對長江水系的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太湖南岸的湖州成為浙江省唯一開展該項工作的地級市。為此,市治水辦抽調了全市生態環境等部門30多名工作人員組成10個排查小組,對湖州65公里太湖湖岸線,沿陸地一側2公里內的130平方公里范圍進行排查。在前期經過衛星、無人機排查后,再一一比對進行人工排查,對影響長江水系的排污口進行全面排查,保護長江水系的水質。
從加強藍藻防治源頭治理到實施太湖蘆葦認捐生態修復,從黑臭水體整治到入河排污口大排查,一直以來,湖州對于生態的保護修復從未止步,從2015年起把每年8月15日定為生態文明日,全民共護“湖州綠”。
“五水共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全民齊心協力、久久為功。生態治理任重而道遠,高質量建設美麗湖州,高水平推進“五水共治”,湖州治水鐵軍將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堅守,譜寫生態建設的新篇章。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