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蔥蔥的水生植物繁密而挺拔,清澈的渠水緩緩流淌,堤壩兩邊波斯菊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走進奉化區江口街道三迸橋村的麥浪農場,新建成的氮磷生態攔截溝渠把農田變成了小型“濕地公園”。
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建設是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的一項新技術,去年入選浙江省“五水共治”五大亮點工作,建成200條,今年又列入“五水共治”一類考核目標,新建100條。
去年,我市新建、提升了22條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今年還要建10條。“可別小看了這攔截溝渠,它既可截污凈水,又能美化生態?!笔修r技推廣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建設這種新型溝渠,是打造田園系統的一項有效途徑,助力建設美麗田園和鄉村振興。
農田“肥水”排河,必須先過一遍“篩子”
上月底,全市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奉化召開。來自各區縣(市)農業農村局的相關負責人、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建設職能部門負責人到江口街道麥浪農場實地考察,交流經驗。
登上農場的觀景臺,可以清楚看到,一塊塊綠毯般的稻田里,貫穿著一條開滿鮮花的“彩帶”,一直通到田邊的河道里。這條“彩帶”下就是生態攔截溝渠,長度上千米,負責“掌握”周圍600余畝農田排放水的凈化、清污。經過生態攔截溝渠的處理,農田排放水進入河道中的生態池塘,再經過一道凈化,使得水中的化學需氧量、氮、磷等大大降低,從而達到生態治理的效果。
“生態攔截溝渠既是農田的排水通道,也是一名‘清道夫’,是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的末端環節,對提升水環境意義重大。”市農技推廣總站推廣研究員張碩這樣形容。
治水,先治污?!拔逅仓巍敝?,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是項重要內容。之前,著重治理的是“看得見”的前端污染,比如遷移畜禽養殖場,化肥、農藥施用減量化、低毒化,開展“美麗田園”建設,用完的化肥袋、農藥瓶專人收集、統一處理等等。但另一方面,還有農田排水這個肉眼“看不見”的末端污染。一直以來,農田水都是通過灌渠直接入河的,順帶著會把農業生產中殘留的化肥農藥“原汁原味”地帶入河道,所含的氮磷營養物質以及其他有機物或無機物污染物直接影響河道水質。
農技專家說,前些年,農田渠道大規模建設采用“三面光”模式,追求旱時灌得快,澇時排得干,沒有考慮對田間生態系統的影響,造成生態退化。
怎樣才能減少土壤中的氮磷排放到河道?這就要用上生態攔截溝渠建設了。通過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對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中的氮磷等物質進行攔截,吸附、沉淀、轉化、降解以及吸收利用,從而對農田流失的氮磷等養分進行有效攔截,達到控制養分流失、實現養分再利用、減少水體污染物質等目的。
據介紹,平湖是浙江省開展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建設的樣板地區。在試點區域,檢測表明,經過生態溝渠處理的農田排放水水質,總氮下降17.2%,總磷下降41.9%,高錳酸鉀下降39.7%,農田的進出水水質能提升一個等級。
因地制宜,打造生態景觀式美麗田園
建設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奉化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冬寧說,“我們參考湖州長興縣一些鄉鎮的建設模式,再結合奉化農業實際,摸索著做起來?!?/p>
奉化區選擇在江口街道麥浪農場現代農業示范區、松岙鎮寧王塘畈糧食生產功能區、溪口云霧糧食專業合作社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三地,完成3條規范化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建設,總長度3200米,建設區域面積11405平方米,覆蓋糧田2150余畝,共投入建設資金53.6萬元。
麥浪農場的生態攔截溝渠是在原有農田排水溝渠基礎上進行擴建、改建的,共花了近30萬元。農場負責人竺海龍說,別看溝渠樣子簡單,做起來難度可不小。溝渠里設置的3座氮磷硝化池,是一個帶網格的碩大不銹鋼箱子,里面填滿陶粒,用于吸附農田排水中的氮磷等物質。綿延數百米的溝渠兩邊堤壩由泥土砌起來,種上菖蒲、百香草、波斯菊等,用植物改善溝渠生態環境?!皽锨?0厘米,深約1米,保證排水通暢?!斌煤}堈f,拓寬溝渠很費工,全部靠人工開挖,前后做了9個月之久。
經過沉淀、吸附的農田排水,進入河道后還要二次凈化。竺海龍搞了個生態池塘,河面上布設水生植物浮床,兩臺增氧機不停地打水,激起一團團白色的水花。池塘邊還種上了野茭白等本土植物,池塘里荷花盛放。農田、溝渠、池塘,構成一套自然生態循環系統,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美麗的田園畫。
開展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建設,恢復和完善田間生態系統,與農田、小微水體、承泄河湖庫等形成生命共同體,這也是農業綠色發展的內在需要。奉化區農業農村局人才產業科科長丁峙峰介紹,在規劃、實施中,兼顧農田排水、污染攔截和美麗田園等功能需要,建成田園景觀型生態攔截系統,“技術要實用,利用了原有排水溝渠、灌溉塘、河道進行改造和提升”,以點帶面,進行推廣。
作為寧波市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建設的先行者,去年慈溪市在坎墩街道的現代農業園區和橫河鎮糧食功能區,建成規范化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和高標準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各一條。兩條溝渠總長度達到2100米,農田有效覆蓋面積1300畝,投資總額25萬元。采取生態反應堆、水體凈化等技術,去除水中有機物、可溶性磷及重金屬污染,連同周邊水系,實現水循環,恢復農田水生態系統。
建好又管好, 筑牢農田治污“最后一道防線”
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建設作為“五水共治”項目最后一公里的末端工程,也被稱為老百姓家門口的“毛細血管”。
小溝渠,大作用。我市還把農田生態攔截溝渠建設與全面開展城區內河及117個斷面單元控制農業面源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生態農田建設,保護“五水共治”成果。
“高質量實施農田生態攔截溝渠建設,既是生態建設任務,也是一項政治任務?!笔修r業農村局副局長林宇皓在現場會上說,各地要積極籌集資金,科學規劃,加強全流程技術指導,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如在糧食功能區,可在溝堤上種植香根草、芝麻等作物,強化稻田綠色防控。在農業采摘休閑園等,在保證生態溝渠的功能基礎上,融入景觀生態學設計的原理,在凈化植物、人工濕地、浮床基質和造型等方面進行精心設置。對于村子旁邊的生態溝渠,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溝渠最好用干砌石加固,搭配美人蕉等花色鮮艷的植物,使之成為村民休閑的好去處。
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護。省里出臺了生態攔截溝渠建設的相關技術規范標準和管理維護技術要點。在工程建成驗收后,要制訂管護規章制度,建立長效監管機制,確定運維主體,落實運維資金,明確運維職責,確保項目建成后正常運行,持續發揮效益。
竺海龍也有一絲顧慮:溝渠建好后,還需要人來管護,像溝渠內雜物的定期清理,更換填料、堤壩植物等,很費工費時,“希望政府部門給予相關資金支持,更好地發揮這套系統的作用,以便在更多農場、果園推廣”。
除了做好日常維護,市農技推廣部門同志表示,還要盡快建立生態溝渠系統監測評價制度,在溝渠系統和農田排水口等設置取樣位置,監測氨氮、總氮、總磷、COD等水質指標,“讓數據說話,科學評估溝渠系統氮磷攔截效果”,筑牢農業面源污染“最后一道防線”。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