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上午,在鎮海莊市街道萬市徐村街上自然村,施工人員忙著對污水收集管道進行填埋處理。隨著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進入掃尾階段,鎮海區208個自然村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全部完工。
“過去,村民的生活用水都是依靠原生態的溝槽或是自行安裝的管道直排河道。”莊市街道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負責人賀斌說,把所有農戶的生活污水納入管網以后,杜絕了污水直接排往河道的情況,河道整體環境有了很大的提升。
2014年,鎮海將全區42個行政村,208個自然村納入農村區域規劃治理范圍。每戶村民家的生活污水收集起來后,分兩種模式處理。一種是通過主管匯集到泵站,再通過提升泵,最終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簡稱“納廠處理”。不具備“納廠”條件的,則就地進行生態化終端處理。工程累計投資6億元,5.7萬戶農戶因此受益。
駱駝街道朝陽村的李小橋自然村是采取生態化終端處理的村莊之一。“收集的廢水需進行多次處理,出水達到設計標準后才能排入河道。”據中匯環保工程公司現場負責人張元波介紹,“隨著對水質要求的逐步提高,我們在原有的COD(化學需氧量)、NH3-N-(水中氨氮含量指標)等幾大主要污染物檢測指標基礎上,又陸續增加了pH值等指標,現在已經達到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二級標準。”
據介紹,農村污水處理工程竣工后,鎮海著手建設標準化試點,規范生態化終端處理村的日常養護、出水監測等工作。目前李小橋、外新屋等自然村已列為試點單位。預計到明年,全區實現標準化點位全覆蓋。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