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攝氏度高溫下,杭州市富陽區湖源鄉的鄉間道路停滿了外地車輛。龍鱗壩邊,“打卡”的游人熙熙攘攘,站滿了整條堤壩。
龍鱗壩航拍圖。富宣 供圖
7月的“炙烤”模式下,因為抖音上的視頻,龍鱗壩“火”了,也讓當地默默無聞的偏僻山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熱鬧。而幾天前當地人武部長中斷采訪、跳水救人一事,更讓這里被更多人知曉。
“高光”之中,中新網記者對該網紅地進行探訪發現,聚光燈下的龍鱗壩,有喜,也有憂。
龍鱗壩。富宣 供圖
“抖音”帶火的山鄉水壩
青山盤繞在側,全長174米的堤壩橫亙在寬敞而清澈的壺源溪中央,蓄水池被建成一個一個小半弧形,水流隨著階梯狀的堤壩流下,層層疊疊的“龍鱗”激起陣陣水花。
綠水青山間的龍鱗壩,不少游客挽起褲腿,下水嬉戲。
7月初開始,陸續有游客和當地村民在抖音平臺發布龍鱗壩短視頻。#富陽湖源網紅打卡龍鱗壩#話題下的視頻有著高達150萬次播放量。“這是富陽哪里?”“把地址寫出來,方便我們打卡。”評論里,不少網友對龍鱗壩產生興趣。
“我們是看了抖音過來的。”杭州市民張棟剛結束一場激烈的“水槍大戰”,“我是自駕帶著孩子來龍鱗壩玩的,城里的孩子夏天都是在游泳池里玩水,從未來過這樣的開放水域。”
龍鱗壩吸引的,還有許多浙江省外的游客甚至旅行團。
上海貓之旅戶外團領隊牙白(化名)帶了30位來自上海游客前來。她介紹,這次線路的主題是“玩水”。隨著龍鱗壩的走紅,團隊將其列入游玩路線,供游客選擇。
同樣是跟團出游的汪麗華來自江西,當日歷經5個小時的車程直奔龍鱗壩。“實地的山水比網絡視頻中的更美,不虛此行。”
據統計,從7月初開始,龍鱗壩每個周末的總游客量在5萬人次以上。
龍鱗壩吸引多地游客。 錢晨菲 攝
偏僻鄉村喜嘗風景甜頭
龍鱗壩成為熱門休閑地,水壩兩岸的新一村和新綠村村民此前是不敢想的。畢竟,他們的村莊距杭州主城區約80公里,從富陽區前往也需近1小時車程。而今,龍鱗壩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
龍鱗壩邊上,100余頂統一搭建的帳篷下,許多村民正在售賣泳衣、泳圈、水槍,龍門油面筋、油墩果等當地小吃攤位隨處可見。附近的幾家農家樂也收拾完畢,準備在即將到來的飯點迎客。
這些忙碌著的身影,多為曾在外打工的湖源鄉年輕人。
“以前只有逢年過節才回家,龍鱗壩‘走紅’的第二個禮拜我就辭了工作從貴州回來。”雖只是賣水槍、游泳圈,30歲的村民章星星滿足于這種家門口的“小紅火”。“周末每天營業額在一兩千元左右,平時也有七八百,還省去了在外房租和水電費,家門口的‘無本生意’當然要做了。”
龍鱗壩南岸50米處,是徐蓮花開的農家樂。中午時分,徐蓮花一次次端菜招待四方來客。她說,上周日中午共接待了16桌客人,從上午10點做飯,一直做到了下午3點。
游人如織、生意紅火,這些在湖源鄉黨委書記凌濤看來,即是網絡傳播的“偶然”,也是當地發展路徑選擇的“必然”。
他介紹,幾年前壺源溪沿岸還分布著大大小小多家化工廠、養殖場,導致水域水體渾濁、村民下水都渾身發癢。改變發生于浙江“五水共治”的背景下,部分河段屬劣五類水質的壺源溪被列入整治目標。當地投入近十億元治水,并關停沿岸64家污染企業……
綠水青山漸復歸,地處偏遠山區的湖源鄉開始尋找其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一次對接會上,當地提出發展鄉村旅游,打造“親水平臺”。由此,龍鱗壩在壺源溪上建了起來。
“前幾年夏天常常斷流,所以堰壩的疊水效應一直沒有顯現。”凌濤說,在此前整治基礎上,加上這段時間雨水充沛,“龍鱗壩”設計效果就顯現出來了。“我們也計劃趁熱打鐵,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完善旅游路線,讓更多村民嘗到綠色發展的甜頭。”
龍鱗壩航拍圖。富宣 供圖
安全話題引發“明天”之憂
村子熱鬧起來,村民收入多起來,龍鱗壩帶來著“喜”。而探訪中記者發現,當下,一種憂慮也在當地干部、村民中不斷蔓延。
引發這種憂慮的是“安全”話題。
幾天前,湖源鄉黨委委員、人武部長徐峰中斷采訪、跳水救人的視頻走紅網絡。贏得百萬計網友點贊的同時,網絡上有關龍鱗壩安全保障不到位的質疑也開始出現,甚至一天三名兒童溺水的報道出現于網絡。
徐鋒告訴記者:“我們對于龍鱗壩安全問題非常重視,網絡報道的三名人員溺水也在第一時間被救上岸。雖然并非正式景區,也不收取任何費用,但我們還是安排了80余人負責引導交通和保障水上安全,保障水上安全的不僅有鄉、村干部,還有不少志愿者及狼群救援隊、富陽游泳協會等社會力量。”
記者在龍鱗壩看到,岸邊豎立著多塊“水深危險嚴禁游泳”等警示牌,巡防人員不斷通過高音喇叭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堤壩周圍,村干部、巡防人員、狼群救援隊隊員密切關注著河面,堤壩上擺放著急救箱和救生圈;河面上有人劃著皮劃艇四處巡邏,提醒游客在淺水處活動……
“我們許多工作人員每天不斷穿梭于龍鱗壩兩岸,一天運動步數超過3萬步。”徐峰說。
凌濤向記者坦言,網絡上的質疑會“堵”上當地剛有起色的發展路子,這是他們的擔憂所在。“不僅有對水上安全質疑的報道,還有媒體評論,‘網紅’并不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有效途徑。我們面臨著很大壓力,其實‘網紅’也是有效路徑之一,如何將‘網紅’變成‘長紅’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雖有憂慮,但凌濤也表示,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當地會進一步加大對龍鱗壩的安全保障工作。他們更呼吁前來休閑消夏的游客提高自身安全意識,看管好老人與兒童。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