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加快推動公共產品在城鄉之間布局的一體化統籌規劃和設計。針對集聚城市空間和分散農村空間的差異化不同特點,把城鄉公共產品配置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規劃和設計,形成城市功能區、縣城和鎮及農村功能區公共產品的統一配置和規劃布局結構,切實解決公共產品布局“重城市、輕農村”的問題。
其次,要加快推進城鄉公共產品的無縫對接。讓農民零距離共享與城市標準相同的給排水、垃圾收集與處理、道路交通、電力通信以及防災等設施與服務,打通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最后一公里”。
再次,要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公共產品共享機制。推動城市與農村公共產品建設、運營與維護管理的聯動統一,推動以“村村通”工程為代表的公共基礎設施網絡全覆蓋,降低公共產品總體的供給成本。
最后,要統一城鄉之間公共產品的供給標準與尺度,實現由城鄉差序的非均衡格局向城鄉同一平面的均衡格局轉變,縮小城鄉公共產品供給標準和水平之間的差距。推動大數據和云計算等電子政務由城市延伸進入鄉村,通過信息化讓農村居民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水平和相同標準的公共產品服務。 人民網
要把整治農村“空心房”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先手棋”,出臺專門實施方案,以農村面貌是否顯著改觀、農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標準,通過“小處落子”形成“全盤皆活”的生動局面。
對農戶來說,整治后的土地保持“三權”不變,每個農戶還可得到補償,有利于加快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對鄉鎮來說,新增土地指標收益全部用于鄉村振興基礎投入,有利于解決農村公益配套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的問題,推動鄉村發展輕裝上陣;對市縣來說,通過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有利于緩解項目用地瓶頸制約的問題,調優城鄉建設用地布局。光明日報
鄉村公共文化建設既要立足于鄉村的地域文化特色,繼承和弘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也要契合現代文化精神和文化向度。只有尊重和傳承具有地方性知識特點的續傳傳統優秀文化,鄉風文明才能契合民眾生活,激發鄉村活力。只有契合現代文化精神,鄉風文明才能融入現代文明。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不僅是相關產業的振興,更是公共文化的重構。只有鄉村公共文化有生機,鄉村活力才能真正迸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真正入腦入心入行,成為鄉民的內化價值觀,鄉風文明才能最終實現。 學習時報
解決應用成本偏高問題,讓老百姓用得起信息服務。創造更好的數字化生活,需要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信息化應用成本,讓老百姓用得起信息服務。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新型信息化應用將不斷涌現。要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老百姓都能用得起信息服務。人民日報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