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2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唐駿垚 通訊員 余城宣 高曉玲)杭州余杭區運河街道雙橋村,一個運河邊的美麗小村子。它是2018年度浙江省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有762戶農戶,村民生活垃圾分類準確率高達95%以上。
“我們的‘秘訣’,就是建立了一條村民看得見的垃圾分類處置全鏈條。”雙橋村黨委書記沈鋒告訴記者,針對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雙橋村引進余杭區農林集團參與回收和資源化利用。
日前,記者見到了正在挨家挨戶收集廚余垃圾的姚金妹。她是該區農林集團在雙橋村聘用的6名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之一,負責5組盛家河105戶村民的垃圾分類宣傳、收集和清運。除了大年初一,每天早上7時到10時,督導員們負責將所有村民的廚余垃圾收集好。
姚金妹開著一輛電動三輪車,載著兩只綠色大垃圾桶行駛在村道上。在盛家河93號沈根妹家門口停下后,她打開門口的綠色小垃圾桶,檢查里面的廚余垃圾分類是否準確,然后拿出比手機略大一些的機器,對著墻上的二維碼一掃,對沈根妹家進行打分:基本沒錯的打3分,有少許雜物的打2分,分得不好打1分。這些積分,村民可以在村內的小賣部里兌換生活日用品。
“去年1月我們上崗時,大多數村民還不知道怎么分。”姚金妹笑著說:“我們和黨員、志愿者一起上門,教村民分類。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家里沒人,我就傍晚再上門。”姚金妹說,宣傳和監督,兩者都不能少。
9時40分,姚金妹把收集的廚余垃圾運到村里的集中點,余杭區農林集團的垃圾車會將這些廚余垃圾運到集中處置點進行資源化處置。
村民家門口有兩只桶,一黃一綠。綠桶內的廚余垃圾由姚金妹們收集,黃色垃圾桶內的其他垃圾呢?記者了解到,村里的9名保潔員每天上午會將村民門口的其他垃圾集中起來,拉到村內的垃圾中轉站,再由3名保潔員分別運到運河街道的垃圾中轉站,由街道統一處置。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如何回收?雙橋村村委會主任季平說,每周五下午,余杭區農林集團會有專門的垃圾車到村里收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
家住戴家里57號的村民戴玲霞經常“光顧”這輛垃圾車。“我每周五去垃圾車邊,紙板、衣服、塑料瓶等全部稱重,折算成積分進入我們的賬戶,跟廚余垃圾的積分是同一個賬戶。”
垃圾分類處置全鏈條的建立,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垃圾分類的信心。“前端的垃圾分類有人管,分類后有獎勵,而且垃圾去哪兒都知道。”季平告訴記者,對這項“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村民非常支持。該村垃圾分類準確率,由2018年1月的不到50%,半年后就達到95%以上。
“我們還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督導員、志愿者和黨員干部為主體建立了三級監督隊,讓村民在約束中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讓第三方企業也接受監督,做得更好。”沈鋒說。
余杭區委書記張振豐:目前,余杭區178個建制村已全部開展垃圾分類,村容村貌和村民素質有了大的提高。以黨建為引領,針對各類垃圾,我們在農村地區基本建立了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鏈條治理體系:對可腐垃圾推進“溯源巡檢”,進一步提高分類準確率;對各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引入國有企業參與回收和資源化利用。
當前余杭正在全域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城市垃圾分類是重點和難點。今年3月,余杭召開垃圾分類推進會,啟動全域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努力建設全國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示范區。我們將農村地區推進垃圾分類過程中好的經驗、做法進行總結,在城市社區因地制宜地推廣,讓垃圾分類這項“新時尚”在余杭全域遍地開花。上半年,余杭區共清運生活垃圾44.34萬噸,同比減少4.15%。
余杭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亮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千萬工程”、建設美麗鄉村為引領,余杭區扎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在推進過程中,余杭充分發揮黨員、志愿者、市場主體等多方力量,在農村地區建立了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全鏈條,讓老百姓有信心、有動力進行垃圾分類。從2016年到2018年,通過三年的時間,余杭區178個建制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分類收集、分類處置達到全覆蓋,并在2018年被評為“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優勝縣”。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