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區場景。(資料圖)
圖表為未來社區的治理體系。
未來社區是浙江省委省政府順應群眾期盼改善居住條件,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重大民生工程。未來社區建設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中心,圍繞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三大價值坐標,構建鄰里、教育、健康、創業、建筑、交通、低碳、服務、治理等九大未來場景,突出高品質生活主軸,構建具有歸屬感、舒適感和未來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6月27日,省發改委公布了浙江省首批未來社區試點創建項目建議名單,全省24個項目入選,寧波市鄞州區劃船社區和白鶴社區分別以綜合評價全省第一和第四的成績入選未來社區首批試點創建項目建議名單。
今年3月省政府出臺的《浙江省未來社區試點工作方案》明確提出,未來社區建設堅持“房住不炒”的原則,造社區、造生活,旗幟鮮明“去房地產化”,因此社區治理體系的建設在未來社區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未來社區的建設需要堅持黨建引領,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集成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著力提高社區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見圖表)。在此方面,寧波市近年來在社區治理中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試工作,特別是鄞州區的全域社會治理為未來社區首批試點項目的創建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黨建引領的治理體系創新
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社區黨組織作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者、社區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組織者和直接參與者、居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者,能夠有效領導社區治理模式創新,扮演好利益協調者、資源整合者的角色,必須在未來社區治理中發揮引領作用。
鄞州區始終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擺在重要位置,近年來區委制定出臺了黨建爭強“1+5”系列文件,以基層黨建“百千萬”工程為抓手,推進城市黨建、農村黨建與兩新黨建等相融相促,探索實施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制度,創建“百丈(劃船)黨建綜合示范區”;建立社區黨員亮相和管理制度,做到重大事項黨員議事制,建立健全社區黨員志愿者隊伍,發揮在職黨員先鋒引領作用,切實解決當前社區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的問題。在未來社區創建中,需要進一步堅持黨建引領,把基層黨建同社區治理緊密結合起來,強化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職責。
1、堅持黨組織在未來社區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未來社區可突破社區黨組織的傳統建制,從體制機制上改革社區黨組織設置模式,吸納區域內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和居民黨員進入未來社區黨委班子,統一調配、集約利用區域內黨建資源和公共服務資源,共同參與社區管理服務,打造黨建引領的未來社區治理體系。提高社區黨組織整合、統籌、協調社區資源的能力,社區黨委在社區管理中起牽頭、宣傳、動員、指導、監督的作用,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民主協商、和諧發展提供領導保障。
未來社區黨組織可推行兼職委員制度,推動區域化黨建工作向社區延伸。兼職委員定期參與社區黨組織重大決策和重要活動,并通過現場調研、電話咨詢、信函建議等方式參與社區重大失誤研究、商討、決策。社區黨組織不定期將一些工作難度大或需要轄區單位協助解決的事項向兼職委員反饋,引導他們發揮自身優勢,參與或發動相關單位或其他社區資源協作解決社區發展難題。
2、進一步完善未來社區黨委組織建設
未來社區需要進一步完善社區黨委議事機制、決策機制、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未來社區黨員代表大會、社區黨委委員會和社區黨委監督委員會,形成未來社區黨委行使領導權、社區黨員代表大會行使決策權、社區治理委員會行使執行權、社區監督委員會行使監督評議權。組建社區黨委議事小組,完善社區黨委議事制度。
3、發揮黨員在未來社區治理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把有一定影響力、關心支持社區工作的黨員先鋒推選為社區黨員代表,參與社區各項黨建工作。黨員代表對社區群眾及轄區單位干部職工關心的重大事項享有知情權、話語權和監督權,具體負責聯系黨員和職工、居民,廣泛搜集社情民意,及時向所在黨組織提出意見和建議,在社區黨員代表大會上,聽取、審議社區黨組織工作報告,決定區域范圍內黨建工作的主要任務,討論和決定有關社區黨建重大事項,年終對社區黨組織工作進行民主評議。
二、社會協同的社區治理體制
隨著我國基層社會從單位制、街居制向社區制轉變,原有的社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已經不能適應基層治理現代化要求,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未來社區迫切需要構建新的治理體制機制,這種新的體制機制需要實現以下目標:統籌解決社區治理難題,形成社區工作合力;為社區工作減負,激發基層活力;創新社區綜合運營模式,實現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1、組建社區治理委員會
為解決當前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各自為政,小區諸多矛盾無法化解的問題,未來社區可在黨建引領下組織協調社區各方力量,建立多部門配合聯動、多方面協調保障的管理體制,吸納居委會、社區工作站、業委會、駐轄區單位、社會組織及社區其他賢能人士組成社區治理委員會。
社區治理委員會可通過定期例會和不定期協調會的方式組織解決社區管理和服務問題。在下轄組織中,居委會和社區工作站按照選聘分離的原則,居委會行使議事監督職能,社區工作站承擔社區專業服務工作,業委會代表業主行使財產權利。
2、切實減輕社區負擔
未來社區需要進一步規范梳理社區工作事項,建立社區工作準入機制,明確社區協助行政事務清單和公章使用范圍清單,破解“萬能社區”。通過群眾滿意度調查和居民歸屬感調查,探索建立未來社區自下而上的考評機制,以群眾滿意為導向,做好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
3、創新社區物業管理模式
在社區物業管理中,探索“平臺+管家”的模式,吸引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本參與,推進社區公共設施和便民服務的市場化運營和專業化管理。通過商業化、精細化運營創造和提高公共資源價值,進一步提升公共空間服務水平和服務品質,相互促進,形成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的良性循環。
三、居民參與的社區自治機制
居民是未來社區的主體,居民參與是未來社區治理的核心。鄞州區已經涌現出了一批如“老潘警調”“小娘舅握握團”“心連心互助組”“銀發交管隊”“節水達人團”等社區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團隊,為深入發揮社區居民在社區公共事務中的主體作用,未來社區創建需要進一步推動社區自治載體和公共空間的建設,構建社區基金會、社區志愿者協會、社區時間銀行等公益服務機制,引導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型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
1、推動居民參與的制度化、規范化
形成以社區自治章程為核心,以社區公約為重點,各類決策議事規則相配套的自治規則制度體系。搭建社區議事會、社區客廳等自治載體和空間,構建社區服務綜合體。暢通民主協商渠道,探索創新居民說事、“四方例會”、共識論壇、鶴聲議事廳等協商平臺,推動社區居民、社會組織和駐區單位共同參與社區治理。
2、建立具備造血和輸血功能的社區基金會
建立社區基金會并推進商業化、規范化、組織化,使基金會具備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運營。梳理社區生態,分析社區發展的動態鏈條,將社區基金會有機嵌入社區生態,通過整合社區公益資源,支持社區公益組織,開展各類公益項目和服務,為社區居民的社會治理和服務的項目提供資金、資源、服務等各類保障。
3、培育“人人公益”的志愿服務精神
成立社區志愿者協會,吸納社區志愿者,引導志愿活動從“要你做”到“我要做”的實質性轉變,培育自治精神,調動居民積極性,參與社區公共服務,并以此增進社區公益和鄰里聯系。
建立社區時間銀行和貢獻積分制度。為居民提供統一的時間支付平臺,將志愿服務行為折算成時間單位和積分的形式,通過建立志愿服務兌物品、志愿服務兌服務的激勵機制,推動志愿服務、鄰里互助、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三者的結合;推舉有聲望、貢獻積分高的居民作為代表共同管理社區事務,實現社區公益和社區參與的可持續發展。
四、數字集成的社區智治平臺
數字治理是未來治理的新形態。未來社區可在城市公共信息平臺、城市CIM平臺和公共基礎數據庫的支撐下,架構未來社區智慧運營管理服務平臺,以社工和居民智能終端應用為重點,利用高效物聯網實現社區數據化、運營管理智能化,并接入全省統一搭建的智慧化運營管理平臺,聯動云端城市大腦、社區平臺中腦和居民終端小腦,實現社區管理、社區公共服務和居民生活服務的無縫對接。
1、搭建數字化精益管理平臺
以社區人口基礎信息和條線信息數據為基礎建設未來社區數據中心,著力解決社區管理過程中條線數據信息割裂、數據重復采集、數據一致性差、自有基礎數據缺失等問題;基于完善的社區數據體系建立數據檢查代替臺賬考核的機制,解決社區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社區工作過度留痕問題。
2、推動社區管理服務的業務流程再造
以社區、街道二級審批為基礎,對社區工作任務進行精益梳理,通過業務去重和流程再造,“讓數據跑”,構建采集+提交辦理+審批+反饋+對接的業務流程,將原來社區辦事大廳“多平臺、多窗口、多人”的局面轉變為“一平臺、一窗、一人”的全能社工服務模式,打造更加便民的社區服務體系。
3、開發并推廣基于AI技術的社區功能集成綜合運營APP
整合“四個平臺”建設,開發面向社區居民客戶端的APP,對于社區治理問題,居民可通過手機客戶端APP以拍照、錄像、語音等形式上傳,后臺AI系統對各項數據進行統籌、分析、處理,以實現快速響應。同時,基于社區APP,居民可以“搶單”參與問題處理和化解,實現居民自主參與社區治理。
以鄞州區劃船和白鶴未來社區試點創建為起點,寧波市社區建設和社區治理工作開啟了新篇章。在這里,既有全國推廣的365社區服務工作法,又誕生了《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服務規范》的國家標準,既有“老潘警調”“三十六計”的先進經驗,又有規范基層公權力的“三清單”創新實踐,這些全域治理的實踐不僅為未來社區創建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對未來社區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激發社區治理做進一步的探索和改革,為創新示范、引領未來作出新的貢獻!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