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江出梅。長達30天的梅雨季終于畫上了句號。
只是,難熬的梅雨過去了,更難熬的日子才剛剛開始,接下來我們要面臨的除了高溫天,還有臺風天。
30天梅雨季終結
高溫無縫銜接
浙江長達30天的梅雨季終于畫上了句號。昨天杭州最高氣溫達到了34.4℃,距離高溫線僅一步之遙。
但盛夏的“演練”模式才剛剛開啟,杭州市氣象臺預計,今天白天最高氣溫35℃。22日后受副高控制,杭州將出現晴熱高溫天氣,最高氣溫達35-37℃。從目前預報來看,下周一至周三,已經有三個高溫天在候場。
對杭州人而言,出梅后的日子,高溫天是常態,今天和明天的區別,只是熱和更熱的不同。
這兩天出門記得帶把傘,因為最近氣溫高、濕度大,大氣不穩定,午后雷陣雨也將頻繁上線,預計在21日前,杭州都是多分散性雷陣雨的天氣。
回頭看一看,今年浙江的梅汛期非同一般,它獨攬了三大特點:
●入梅遲、出梅遲,梅雨總量大:今年浙江6月17日入梅,比常年偏遲(常年6月10日),7月17日出梅,也較常年偏遲(常年7月10日)。全省平均雨量45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15%,破歷史同期最多紀錄(原第一位為1997年395毫米);比常年梅雨量偏多50%(常年301毫米),在1951年以來的歷年梅汛期雨量中排第十位(第一位為1954年623毫米)。
●暴雨過程頻繁、短時雨強強、強降雨區域重疊:梅雨期累計雨量有432個鄉鎮(街道)出現500毫米以上降水,單站最大衢江區石屏村962毫米。
●“冷黃梅”特征明顯,氣溫為近二十年最低:梅汛期間,全省平均氣溫24.9℃,較歷史同期偏低1.9℃,為1999年以來最低;全省平均最高氣溫28.3℃,較歷史同期偏低2.9℃,也為1999年以來最低,位列1951年以來第五低。對杭州人而言,今年梅雨期杭州氣溫明顯偏低,平均氣溫24.5℃,為近十年最低,比常年同期(26.8℃)偏低了2.3℃,高溫(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日數僅有1天,為近十年最少,呈冷黃梅特性。日照偏少,總日照時數68.8小時,日平均日照時數僅為2.29小時。
“丹娜絲”一分為二
未來將有雙臺風
接下去,對浙江人來說躲不掉、繞不開的,就是臺風。
眼下,今年第5號臺風“丹娜絲”不僅讓浙江人很糾結,也讓預報員們很抓狂。因為這個臺風會“分身術”。
中央氣象臺說,昨天早晨,丹娜絲的中心位置還在菲律賓以東的海面上,但在它的東西兩側有兩團旺盛的對流云團,比中心要強很多,尤其是西側受地形影響,隱隱形成了一個副中心。
然而,神奇的一幕出現了——臺風“丹娜絲”一分為二,也就是說,未來將有雙臺風!
昨天下午5點,臺風“丹娜絲”西側對流云團在南海中部偏東海域發展為熱帶低壓,中央氣象臺預計,其有可能于未來24小時內發展為臺風(熱帶風暴級),并向福建到臺灣島一帶沿??拷锌赡苡?9日夜間到20日上午在上述沿海登陸。
據中央氣象臺氣象專家介紹,像這樣由一個臺風發展為兩個臺風的情況比較少見,歷史上相似臺風只有1959年的臺風Nora在經過菲律賓島后,出現中心置換。臺風“丹娜絲”的情況更復雜一些,它的主中心形成后比較弱,但兩側螺旋云帶中的對流云團卻發展得比較旺盛,尤其是西側的云團在經過菲律賓島后,受地形影響,形成新的環流,自己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也阻礙了主中心的發展,就形成了現在一分為二的局面。
至于“丹娜絲”,將在臺灣島以東洋面北上,于今天下午移入東海海面,而后轉向北偏東方向移去。
昨天晚上7:30,浙江省防指召開全省臺風防御工作視頻會議。會上,省防指宣布啟動海上防臺風IV級應急響應。
據省水利廳消息,大范圍較強降雨后,水庫全力攔洪,河網持續外排,目前我省江河湖泊水位高。特別是7月13日,一天內錢塘江、東苕溪、杭嘉湖和甬江四個流域均發生超警超保洪水,屬有歷史記錄以來的首次。
適逢天文大潮期間,這次臺風可謂風雨潮三碰頭,浙江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也發布了海浪IV級警報(藍色)。我省所屬海域風浪偏大,出海船只請回港躲避風浪,注意安全。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