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網盡最好的技術“原料” 為企業做最對味的環保“大菜”

發布時間:2019-07-11 08:55:22 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 李禾

  打好污染攻堅戰,科技是不可或缺的利器。

  日前,農業面源、黑臭水體治理、水體生態修復等一大批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中的治污“神器”,集中亮相。生態環境部打造的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線上線下聯動,對環保科技成果轉化給予了巨大推力。

  匯聚環保成果4000多項

  “在這里,您可以隨時獲得需要的生態環境治理技術裝備和環境管理研究成果;可以不受地域限制表達在生態環保工作中的科技需求;我們隨時隨地通過信息技術、專家團隊幫助您解決生態環境管理工作和治理實踐中的具體科技問題……這就是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綜合服務平臺)。”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通過綜合服務平臺轉化生態環境科技成果,其實是搭建了一個生態環境技術供需對接的“超市”,以期打造新的支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技術服務工具。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劉華表示,攻堅戰已進入重點攻堅期。其中,存在不少難啃的硬骨頭,時間緊、任務重,要實現既定目標,必須做到精準施策,不斷提高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這恰恰離不開科技的支撐。

  但是,當前環保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對于地方政府和用戶企業來說,難題之一就是真假、優劣難辨。而綜合服務平臺匯聚了生態環境部近10多年組織研發的環境治理技術類和管理類成果4000多項。其中,國家重大專項——水污染防治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成果2500多項、環保公益項目成果1000多項、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技術400多項。包括高濃度化工有機廢水成套處理技術與裝備、城市黑臭水體污染源解析技術、便攜式水中有機有毒污染物檢測儀等。

  武漢大學等開發的“流域水環境風險評估與預警決策支持業務化智能云平臺”是其中典型的案例,目前這一成果已成功轉化并在三峽庫區運行。該研發成果運用環境大數據技術,實現了水利、環保等多源異構數據的融合、集成、挖掘、共享功能,構建了流域的業務化環境大數據中心;還構建了流域水環境風險評估與預警智能云平臺,能對未來72小時水質水量模型預報和預測評估,實現了“監測—控制—預報—預警—考核”的精細化管理模式,極大提升了業務部門對水環境風險的防控能力,有效保障了示范區流域的水環境安全。

  基于高新技術成果,該研發系統至今已成功識別了多起企業偷排事件,并自動向管理部門發出預警;有效支撐了重慶江津區3噸鄰二甲苯泄漏事件和甘肅銻尾砂泄漏事件的應急處置等,并實現了污染異常排放的追蹤溯源等。第三方監測結果自評估顯示,其計算精度達90.3%。

  專家認為,綜合服務平臺是由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開發和運行,收錄的是經過規范評估的,由政府、大專院校、科研機構、企業和社會團體研發的生態環境治理技術和管理研究成果,體現了綜合服務平臺技術信息的可信度和權威性。

  專家團隊因地制宜做服務

  綜合服務平臺擁有的不只是可靠的技術信息,更重要的是依托龐大的生態環境科研團隊,技術信息是“原料”,專家團隊的咨詢服務會根據東西南北的“口味”做出適合的“大菜”,這才是綜合服務平臺的生命力。

  綜合服務平臺直接面向各級地方政府及其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部門、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總之,綜合服務平臺秉承三個宗旨在開發建設,即網盡天下環保好技術、回應各方環保諸需求、匯聚環保專家做服務。”上述環境發展中心負責人表示,綜合服務平臺堅持線上咨詢與線下服務互動、公益支持與市場機制結合、開放共享與供需對接統籌這三項原則來運行。

  遼寧阜新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首個資源枯竭轉型試點城市”,經百余年的煤炭開采后,土地破壞總面積達180平方公里,形成了23座矸石山,總堆積量近20億立方米。而環保土體穩定技術是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組織評估的資源綜合利用技術,中科盛聯(北京)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遼寧省阜新市新邱區合作,利用該技術編寫了《新邱區環境治理修復規劃方案》,并在環境發展中心以及專家團隊的合作協助下,將阜新百年礦坑改造成國家A級賽事中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比賽用地。

  6月15日—17日,“紅旗小鎮杯”2019遼寧·阜新中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在偌大的廢棄礦坑里激情上演,環保技術的成果轉化不但解決了礦山環境修復治理的世界性難題,利用廢棄煤礦礦坑建設汽車賽道也成為世界首創。正是通過科研團隊等的評估、推廣和在地方的實際應用,科技手段支撐資源的再利用得以實現。

  建設國內最大技術成果庫

  進入綜合服務平臺,三大功能映入眼簾。首先是線上查詢:通過模糊查詢,可以搜索到按匹配程度、技術成熟度排序的相關技術或管理成果清單;再根據對清單的判斷,可與綜合服務平臺在線人員對接,獲取更多信息和線下技術服務。

  然后是需求上傳:如果線上查詢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可直接在綜合服務平臺上傳需求的具體內容,在線人員和線下專家團隊經過研究與協調后,會第一時間聯系用戶,提出解決需求方案。

  最后是技術推薦:任何機構和個人,只要有好的生態環境治理技術,都可通過平臺上傳技術內容,經過線下按照技術評估規范組織評估后認為是可行的,該技術將被授權在平臺推薦應用。

  上述負責人說,綜合服務平臺的一期建設還被賦與了其他功能,如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熱點需求、成熟度高的技術展示,成功應用的案例展示;發布生態環境技術服務、成果轉化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有關的政策法規、標準規范及重大活動等信息;根據需求方意愿,發布生態環境治理技術或項目需求信息,招引技術與項目服務機構;并配備了大型數據庫,為科技人員、管理者等提供生態環保重點領域的技術成果綜述情況等。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過程所)的一項技術研發,就通過綜合服務平臺得以順利轉化并實現了成功應用。過程所針對鋼鐵、煤化工廢水為代表的難降解有機廢水達標排放與回用的需求,開發出全過程高效、低成本強化處理集成技術,目前,該技術在沈煤集團下屬公司等企業已實現成果轉化并投入使用,不但對改善企業周邊的水體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每年可節約生產成本187萬元以上,產生經濟效益1487萬元。

  綜合服務平臺的發展并非止步于此,據介紹,其二期還將新增或強化三大功能,即擴充技術成果信息,使綜合服務平臺成為國內最大的環保技術成果庫,覆蓋生態環保主要工作領域;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增強在線提供問題解決方案的智能化。引入金融投資功能,為生態環境治理和技術二次開發與產業孵化對接融資服務。并將根據需求,按區域和領域增加專區和專題模塊,如海峽技術通道、日韓技術區、“無廢城市”頻道等。

標簽:生態環境;發展中心;專家團隊;評估;技術成果;科技;成果轉化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圖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