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鎮海金桂花苑小區迎來了它的第N撥參觀客人。這個小區不僅垃圾分類做得好,還建成了一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每隔幾天就有全市其他小區的居民慕名前來參觀。
“小手拉大手”,起到好效果
鎮海駱駝中心學校105班的40多個小朋友,昨天來到該基地開展了以“垃圾分類,我就是影響力”為主題的暑期實踐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產生的可回收垃圾是可以變成寶貝的呦,你們看,這些精美的工藝品都是用我們丟棄的飲料瓶、廢紙等制作的,是不是很好看呀?”活動現場,講解員陸巧穎展示了用可回收物制作而成的手工藝品,孩子們紛紛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在陸巧穎淺顯的語言、生動的實例帶動下,孩子們聽得興趣盎然,不但了解了垃圾分類的必要性,更是弄清了垃圾分類的方法。活動結束后,孩子們都說回家后要當好家中的分類督導員,監督家長正確分類垃圾。
“現在垃圾分類,還是老人和孩子做得最好,所以我們宣教基地經常組織‘小手拉大手’的活動,讓更多的孩子加入這個隊伍。”陸巧穎告訴記者,宣傳教育活動的初衷,一方面是增強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另一方面是將這種意識通過孩子“反哺”給家長。
垃圾分類做得好,還建了個宣教基地
金桂花苑小區是鎮海招寶山街道垃圾分類成效較為顯著的小區之一。早在去年年初,垃圾分類就在該小區“落地生根”。
“一開始我們沒有任何經驗,于是學習了其他先進小區的做法,現在也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垃圾分類方式。”陸巧穎告訴記者,在金桂花苑,垃圾分類不是單獨的一個項目,而是一整套體系:從意識上鞏固,加深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和了解;從行動上激勵,以賺積分和票換實物的方式鼓勵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從過程中督導,桶邊督導幫助居民準確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居民們也十分支持并積極參與,小區的垃圾分類管理得井井有條。
去年6月,金桂花苑小區引進了一個垃圾分類的好幫手——智能垃圾箱。智能垃圾箱分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兩個窗口,居民通過社區分發的IC卡,選擇和打開相應的垃圾投放窗口,投放結束后,智能垃圾箱會自動測量垃圾重量,并換算成相應積分,記錄到IC卡中,居民根據積分可換取各類生活物品。對于一些不習慣使用智能設備的居民,金桂花苑還有傳統的垃圾換票活動。
小區內還專門建成了一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每周都會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參觀者不僅有小區居民,還有全市其他小區居民、學校師生等。該基地分科普教育區、互動游戲區、巧手制作區以及多媒體平臺展示區四大板塊,通過寓教于樂的互動體驗,提倡“在玩中學,在玩中悟”,讓參觀者更好地了解生活垃圾分類知識。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