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深入推進,一些大城市出現了“代收垃圾網約工”的新興職業。客戶線上預約,線下廢品小哥上門回收,只要勤快,月收入甚至可達到一萬元以上。
垃圾分類是綠色發展、持續發展理念對人們生活方式提出的必然要求,但在政府的長期倡導和鼓勵下,效果并不理想,而市民觀念難以跟進是最大障礙。在此關鍵時刻,新興職業“代收垃圾網約工”的異軍突起,值得警惕。雖然,“代收垃圾”幫助市民完成了垃圾分類,但畢竟只是一種代勞。能不能做到垃圾分類,決定于一個人的觀念,只有觀念養成了,才能形成垃圾分類的行為自覺。立法推動垃圾分類,目的就是通過強化他律,來倒逼市民觀念的養成和習慣的形成。
但是,“代收垃圾”恰恰與這種立法思維背道而馳。只要向網約工支付一定費用,市民就省去了垃圾分類的繁瑣,在獲得便利的同時,也“出讓”了養成垃圾分類觀念的機會。這顯然不是在為垃圾分類工作助力,而是添堵、添亂。
任何一項職業,只有體現它的社會價值才有存在的理由,商業活動尤其如此。不能為了賺錢,就腦洞大開、靈機一動,置社會價值、社會效益于不顧。在垃圾分類的推進上,我們嘗試了多種方法,都收效甚微,很難達成觀念的普遍養成。而立法推動垃圾分類可望成為最強有力的手段,被寄予了觀念落地、習慣形成的厚望。在此背景下,絕不容許有人從中作梗,壞了垃圾分類的好事。
政府應當對“代收垃圾”這一職業的“負面影響”有著清醒的認識,將其扼殺于搖籃當中,防止其“見風就長”。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