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詩畫浦江續鄉愁 精致秀美繪新圖

環境蝶變帶來全域“綠富美”

發布時間:2019-06-19 09:37:56 來源:中國環境報 通訊員 黃麗麗 金鑫 記者 周兆木

  夏日的浙江省浦江縣,寧靜中透著詩意。壺源江,像一支靈動的筆,描繪出連綿起伏、蒼翠欲滴的山巒;浦陽江兩岸的生態廊道綠意盎然,一步一景,串起浦江打造田園新城的美麗夢想。

  回望過去,一曲可歌可泣的治水戰歌哺育出“可看、可學、可推廣”的浦江經驗,浦江的發展路徑、發展模式和發展歷史因治水而改寫。如今,浦江對美麗的理解,體現在從水里到岸上,從鄉村到城鎮,一幅“藍天加碧水,全年景不同”的全域花園畫卷正徐徐展開。

  美麗庭院改變鄉村環境

  蔓絲瓜繞藤而上、青椒紅椒辣眼火熱,就連菜地里的茄子、生姜都成了別具風格的蔬果裝飾……走進浦江縣仙華街道方宅村,“爛漫花之院”“鄉愁村情院”“蔬菜果園院”等各式美麗庭院目不暇接。

  更難能可貴的是,村民們因勢創建、就地取材,將家里閑置的酒缸、飲料瓶、水果籃通過廢物利用變成了別樣花瓶,營造了“遍地是景”的鄉村風光。

  “詩畫浦江、美好家園”重在共建。為此,浦江縣從家庭入手,以“環境衛生清潔美,擺放有序整齊美,栽花植樹綠化美,院落設計協調美”為標準,掀起全民創建“美麗庭院”的熱潮,用家的小美,推動村的大美。

  在方宅村,圍繞“一戶一景,一村一情”的總體布局,村村建立了“巾幗清潔志愿隊”“庭院環境監督隊”“庭院環境評比委員會”3支隊伍,不定期地組織開展村莊清潔、庭院整治活動和檢查評比。

  通過互看互學、互評互比,營造全民參與、不留死角、全面創建的濃厚氛圍。方宅村現有340余戶,超80%的村戶已建成美麗庭院。

  大花園的靚麗不僅在于整體的外觀美,更在于細節的精致美。“分類產生價值,垃圾變成資源”,這句話在浦江得到了生動實踐。

  浦江縣實現全域垃圾分類,并總結出一套“兩級四分法”的有效模式,即農戶一次分類、保潔員二次分揀,“四分”是指先分會腐爛垃圾和不會腐爛垃圾,再將不會腐爛垃圾分為可賣和不可賣垃圾。

  “垃圾分類已成為改變浦江鄉村環境的重要抓手。”浦江縣浦陽街道黨工委書記陳煒介紹。為推動習慣的養成,浦江還推行了“黨建+垃圾分類”模式。黨員在鄉村環境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百姓的真心認可。

  如今在浦江,標有編號的分類垃圾桶隨處可見。由黨員負責監督一定數量的垃圾桶分類情況,全面發揮基層骨干隊伍作用,持續念好“拆、治、歸”三字經,全力打造水晶之都、田園新城、詩畫浦江。

  治水走出特色發展之路

  “濤落浙江秋,沙明浦陽月。今游方厭楚,昨夢先歸越。”這是詩仙李白路過浦江時寫下的詩句。回望歷史,浦陽江有過蘆花拂浪飛的畫境,也有過濁水遍地流的教訓。

  以城中心的“金獅湖”為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根本無法想像幾年前它的黑、臟、臭。幾千家水晶加工戶開工,環湖還有幾十家畜禽養殖場,環境不容樂觀。為此,浦江縣啟動金獅湖保護與開發建設工程,經過治理,如今的金獅湖美景重現,成為百姓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可以說,浦江大花園的建設一直圍繞著“水”做文章,浦江也因水環境整治而翻開新篇。短短5年間,浦江關停“散亂污”水晶作坊兩萬余家,全面開展城鎮截污納管、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生態修復等工作。浦陽江水質從原來連續8年的劣V類提升到Ⅲ類。

  浦江全縣水晶加工主體雖然減少了90%,但水晶產業經過轉型升級,規模以上企業增加了37%。

  2018年,浦江縣列入國家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基地。根據“資源回收利用基地理念”,浦江積極構建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平臺,全縣建成16座生態處理中心,日均處理腐爛垃圾200余噸,產生有機肥效益達300余

  萬元;設立了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布料垃圾、水晶廢料等處置中心,走出了具有浦江特色的綠色循環之路。

  浦江的蝶變,是水之變,是業之變,更是人之變。浦陽江兩岸,美麗鄉村多了,外地游客來了。現在,浦陽江畔全長17公里的生態廊道已全面完工,串起了沿線多個美麗鄉村,集綠道、游憩、休閑、運動、健身等多功能于一體,成為浦江嶄新的全域“水岸風景帶”,為過往游人留下難忘的“浦江印象”。

  青山迎面,綠水緩緩,走在大畈鄉建光村的石子路上,一排排民宿沿河而建,白墻黑瓦,干凈整潔。建光村曾因水晶作坊集中、臟亂出名,而如今卻是浙江省美麗宜居示范村。村民們開辦的民宿,節假日一房難求。民宿生意的火爆帶動了特色農副產品、鄉村旅游產品的銷售,村民加工索粉面和手工面,僅索粉面產業一年的收入就達200余萬元。

  此外,浦江正在積極探索“民宿+文化”“民宿+農場”“民宿+非遺”等模式,將民宿與商務休閑、戶外運動、生態觀光、養生度假、懷舊體驗等新型業態相融合,不斷提升浦江民宿的品牌與知名度,拓寬綠色經濟發展渠道。

  留住鄉愁古村煥發生機

  每逢春夏,到浦江縣虞宅鄉看山水、游古村的游客量就成倍激增。清澈流淌的茜溪、秀美連綿的群山、精致的文化墻,人還未至目的地,就已開始享受沿途美景。

  虞宅鄉新光村是個古村落,被譽為“江南喬家大院”。“五水共治”為這個曾經污水橫流的水晶加工重點村洗盡污垢,政府的大力修繕讓古莊園得以較好保留。

  在這里,老屋雖舊,卻不會全部推倒,保留下的一部分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村里開辟出的咖啡館、音樂吧臺、小吃店,美景與創意、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碰撞和融合,在這個村子里產生了奇妙的反應,漸漸成為備受游客青睞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與此同時,擁有豐厚底蘊的浦江一直在思考,在古村落的保護進程中,如何通過新業態的培育和引進,在保存歷史功能、延續原住民生活的同時,為村落長遠發展注入活力。

  在新光村,引入了“廿玖間里”旅游創客基地,打造“互聯網+旅游”項目,為青年創客提供了一種新的創業模式,同時也帶動了大批游客來到這個時尚基地游玩休憩。古今相融讓古村游煥發前所未有的魅力,僅去年國慶黃金周就接待游客8.6萬人次。新光村成為茜溪旅游風景線的“網紅地”。

  在城區,浦江同樣注重舊城古街歷史文化風貌的保護與利用。2018年3月,舊城古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程(一期)東街迎客,這條長約500余米的解放東路,當天人流量達到了10余萬人。

  “城市的靈魂在于歷史,文化是魂,歷史是根。我們的目標要從對古街的修復提高到對古城的保護。”浦江縣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民主路歷史街區的修繕,為浦江城市留住了根,也為浦江全域旅游打造了新引擎。

  如果說舊貌的修復只是還原了歷史街區的“形”,那么新業態的進駐、文化的傳承,使承載浦江歷史記憶的建筑發揮出新價值。在商戶篩選時,浦江堅持以營造“百業百態、百工百匠、百藝百樂、風情古街區”為目標,并打造了便民長廊。

  綠水青山重拾了百姓對美麗家園的渴望,全域整治、全域美麗是浦江對大花園的期許。通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保護修復古村落和歷史街區,浦江的山區與城區實現了全域化的干凈整潔,300多個美麗鄉村覆蓋全縣,實現從“點狀美”到“全域美”的升級。

標簽:浦江;庭院;鄉村環境;水晶;陽江;生態廊道;浙江省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圖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