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踏勘,必須親自到現場,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昨天上午,在云龍鎮某建設項目現場,區生態環境分局行政許可科工作人員說,身處生態環境窗口服務崗位,一上午跑三家企業,在廠區來來回回兩個小時,是項目踏勘中常常碰到的。
今年,結合全區“三進”活動,區生態環境分局深入推進基層“三服務”活動,扎扎實實為企業、為群眾送服務、解難題。行政許可科將建設項目實地踏勘作為服務企業的重要渠道,看項目、送服務、做宣傳,大家外出踏勘的頻率就更高了。
上午踏勘的第一站是云龍鎮一家五金加工企業。“我想把生產規模擴充一倍,廠房已經租下,生產設備也訂購了,就等著落實環評盡快投產。”企業負責人希望趕在生產旺季之前,投入使用新生產線。雖然該企業生產過程中沒有涉水涉氣作業,工藝流程相對簡單,但工作人員還是仔細地繞著廠區踏勘。“沖件加工會產生噪音,必須與居民區保持必要的防護距離。”工作人員發現該企業南面一路之隔是當地的村委會,距馬路最近的車間里放著一臺設備。經過仔細測量,他們建議企業將這臺設備安排到最北面的車間。隨后,工作人員還對企業其他污染防治以及危廢處置工作進行了查看指導。
“我想建一條全自動表面處理流水線,像噴涂車間一樣全封閉作業。”在橫溪一家金屬加工企業,企業負責人介紹了他的技改項目。原先該企業共有兩條生產線,均為半自動生產模式。技改后,原來15個人的生產線可以省下10個人。但眼下只是先投一條試驗線,希望在不擴產的情況下完成環評審批。工作人員詳細了解后表示,無論是試驗線還是生產線,生產規模和產能不能突破原有審批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如果要提升生產線則要按照技術改造項目走環評報批程序。
走完兩家企業,已經是11時整,還有一家汽修企業等著現場踏勘,為不耽誤企業方面時間,工作人員繼續趕往企業。“噴涂車間只要做好粉塵處理,應該沒什么問題,但是你們西側是個小區,油漆味可能會有一定影響,最好是把車間設置到東面靠馬路,會更加安全。”經過踏勘,工作人員對這家企業的負責人說。
每一個項目的實地踏勘都是一次細致的上門服務,更是一次面對面的宣教機會。“只有我們在前期踏勘過程中幫企業把所有問題都想到了,他們才能安心投產,也才能守住污染源防治第一道防線。”工作人員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