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江西省環境狀況公報》近日發布。2018年,江西全省PM2.5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4%,降幅居全國第二。全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2%,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穩定保持優良水平,綠色生態優勢持續鞏固。
201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有力推動了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污染防治攻堅戰初戰告捷,特別是藍天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
2017年(衛星遙感圖片晚一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值為76.81,生態環境質量為優。全省100個縣(市、區)中,55個縣(市、區)生態環境質量為優,占全省國土面積的60.5%;39個縣(市、區)生態環境質量為良,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9.3%,6個區生態環境質量一般,占全省國土面積的0.2%。
今年以來,江西省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繼續推進大氣、水等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今年1月-5月,江西全省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90.7%,同比上升了4.5個百分點。全省PM2.5濃度達到了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15.2%;全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了93.3%,同比上升了6.7個百分點。
山東空氣質量連續6年改善
本報記者周雁凌 王文碩濟南報道 山東省政府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8年山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年,山東省水環境質量實現連續16年改善,環境空氣質量連續6年改善。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鞠振平在發布會上介紹:“2018年,全省地表水環境、城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聲環境質量總體較好,輻射環境保持穩定,生態環境保護得到進一步加強。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78個,總面積達101.2萬公頃;建成省級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12個,面積達46.2萬公頃。”
《公報》顯示,2018年,山東省省控及以上138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不含3個排海管線監測點位)中,按照生態環境部《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辦法(試行)》中確定的21項指標評價,除兩個斷面全年斷流外,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的為63個,占46.3%;Ⅳ類的39個,占28.7%;Ⅴ類的25個,占18.4%;劣Ⅴ類的9個,占6.6%。
在聲環境方面,晝間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總體較好,13個城市道路交通晝間聲環境質量屬于“好”,占76.5%,全省的噪聲功能區達標率晝間高于夜間,3類聲環境功能區的達標率好于其他類別聲環境功能區。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全省178家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全部實現污水集中治理。地級及以上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的439個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治。完成“千噸萬人”以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地基礎環境狀況調查。全省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體消除比例達到97.6%。對渤海陸源入海污染源和遙感監測信息進行排查核實,75個入海排污口全部納入臺賬管理。
圍繞大氣污染防治,全省972臺現役燃煤機組和936臺燃煤鍋爐,除實施停產改造的外,全部實現超低排放,41051臺燃煤小鍋爐完成淘汰;85951家“散亂污”企業全部完成整治,督促指導2175家工業企業完成VOCs整治信息公開。
甘肅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本報記者吳玉萍蘭州報道 “2018年全省下大力氣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這是記者在近日發布的《2018年度甘肅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及全省生態環境工作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
《公報》顯示,2018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總體呈現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大氣環境質量穩步改善、聲環境質量總體平穩、核安全與輻射環境安全可控的良好態勢。
全省14個地級城市中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均值分別比2017年上升3.0%、1.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濃度均值分別比2017年下降14.3%、6.9%、6.2%和0.7%。分析結果顯示,2018年全省14個市、州均出現沙塵暴、揚沙、浮塵等沙塵天氣過程,各地累計受沙塵天氣影響642天,與2017年相比增加了276天。這是導致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均值出現上升的原因。
另外,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晝間和夜間總體水平基本處在“較好”和“一般”的水平。城市區域噪聲源構成中居民生活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占比84.3%,是影響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的主要聲源。全年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均在正常范圍內;黃河、長江水體,主要水庫和飲用水水源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與2017年處于同一水平;全省19個土壤放射性核素監測點位監測數據均屬正常環境水平;電磁環境質量狀況均良好。
云南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優良
本報見習記者陳克瑤 記者蔣朝暉昆明報道 云南省生態環境廳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全省環境質量狀況,發布《2018年云南省環境狀況公報》,全省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優良。
云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楊春明介紹,2018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總體保持良好,16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在93.6%-100%之間,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8.9%,其中楚雄、麗江、香格里拉、瀘水優良天數比例為100%。全省主要河流國控省控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83.8%,比2017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
全省森林面積繼續擴大,達到2311.8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0.3%,森林蓄積量19.70億立方米,分別較2017年增加22.87萬公頃、0.6個百分點、0.36億立方米。全省濕地總面積60.60萬公頃。已建成自然保護區161 處,總面積286.41萬公頃,基本形成了布局較為合理、類型較為齊全的自然保護區網絡體系。重點輻射污染源周圍輻射環境水平正常。
2018年,云南省在加強污染源頭預防、開展環境執法專項行動、有效控制環境風險、加強核輻射環境管理的同時,繼續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全省全年共查處環境行政處罰案件2436件,罰款金額3.38億元,辦理《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案件443件,相比2017年行政處罰案件數、處罰金額和典型案件數分別增長17.2%、136.4%和16.6%。
廣西生態環境質量保持良好
本報訊 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日前發布《2018年廣西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廣西切實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扎實整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以及“回頭看”反饋問題,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取得實效,生態環境質量保持良好。
在藍天保衛戰方面,PM2.5未達標地級城市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14.3%,超額完成較2015年下降9.0%的年度目標任務。
在碧水保衛戰方面,推進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114個入海排污口完成整治113個。52個國家考核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優良比例為96.2%,喪失使用功能(劣于Ⅴ類)水體斷面比例為零;40個地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比例為92.5%;地下水監測點位水質類別總體保持穩定,水質極差比例為零。
在凈土保衛戰方面,高標準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詳查工作,各關鍵環節任務完成量均位居全國前列,積極推動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推進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區內危險廢物持證經營單位總數達65家,核準經營規模223萬噸/年。
生態保護和修復不斷強化,生態示范創建持續推進。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林業局、海洋局等五部門聯合開展了“綠盾2017”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回頭看”及“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共查處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問題552個。 韋夏妮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