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活水船船舷長長的滑道,150萬余尾岱衢族大黃魚魚苗順槽而下,放流東海。昨天是第五個“全國放魚日”,市農業農村局在象山港外口野龍山和南韭山海域實施大規模大黃魚魚苗放流行動,也拉開了今年“世界海洋日”系列宣傳活動的序幕。
此次放流的魚苗由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科創基地繁育,平均體長超過5.4厘米,生長狀況良好。這也是我市連續第9年大規模放流大黃魚魚苗。
昨天下午,奉化區市場監督、農業農村部門在象山港莼湖海域,將當天凌晨查獲的160多公斤活梭子蟹、石蟹和蝦蛄全部放生,重回大海。
據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部門負責人介紹,接下來的兩個月里,我市將安排20余次放流行動,并發動更多社會團體、企業組織等共同參與。根據計劃,今年寧波安排資金1500萬元,其中市本級1100萬元,苗種規模增殖放流總量逾10億尾(顆),包括日本對蝦、岱衢族大黃魚、黃姑魚、黑鯛、石斑魚等20多個品種。
據初步統計,自2013年起,我市累計投入資金6000多萬元,在象山港、南韭山、漁山列島海域以及姚江水域等,累計放流魚苗逾50億尾(顆),有效增加了近岸海域和江河漁業資源的增殖總量,促進漁業資源的生態恢復。
“資源調查顯示,放流的大黃魚魚苗存活率約12%。6月放流,到年底起捕時,可長到條重100克左右。”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林慶歡院長說,通過生物信息技術檢測發現,本地海捕的大黃魚,八成出自增殖放流的魚苗,且1年以上的個體比重明顯增加。經過多年調查和實驗模擬,每放流1萬尾大黃魚魚苗,可換回87公斤商品魚,增殖放流對加速推進東海漁場恢復振興、促進漁業增產、漁民增收的效果十分明顯。2017年,寧波海捕大黃魚占到了總漁獲物的29.8%,而在2000年,該比重還不到1%。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