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yǎng)成。要加強引導、因地制宜、持續(xù)推進,把工作做細做實,持之以恒抓下去。要開展廣泛的教育引導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有效的督促引導,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yǎng)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huán)境作努力,一起來為綠色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作貢獻。
我們現(xiàn)在常講“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對照當前推動垃圾分類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與難題,當可明白,習總書記上述重要指示就充滿了問題意識、堅持了問題導向。當前推動垃圾分類工作中最普遍也是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就是缺少持之以恒的韌勁,“雨過地皮濕,活動一陣風”,總想畢其功于一役,久攻不下就心生懈怠,不明白推動垃圾分類是一項水滴穿石的工作,必須積跬步以至千里,積滴水以成江河。而緊一陣松一陣,一曝十寒,結果必然是讓廣大居民對政府推進垃圾分類的決心與誠意產(chǎn)生懷疑,進而冷卻了熱情、消磨了自覺。
相信不少人都曾產(chǎn)生過如下困惑:自己很愿意踐行垃圾分類,然而當把分類好的垃圾準備投放時,卻又發(fā)現(xiàn)自己的做法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其他人依然不分類投放。推動垃圾分類,“習慣養(yǎng)成”很重要,而更重要的則是讓更多人養(yǎng)成好習慣,也就是總書記說的,“全社會人人動手”。讓更多人養(yǎng)成好習慣,宣傳、引導不可少,然而宣傳、引導,又絕非拉幾條標語那么簡單,而必須“做細做實”,舍得花心思,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善于創(chuàng)新思維與方法。以筆者所在的小區(qū)為例,我就很希望自己所在的單元能設置兩處投放地,一處是任何人都可以投放,一處則需要實名、掃碼,只向愿意踐行垃圾分類的居民開放,并定期公布積分排名;我們一個單元32層,近130戶人家,有一個微信群,這是一個很適宜開展自我表揚、相互表揚的平臺。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推動垃圾分類,某種意義上確實如逆水行舟,不允許“一篙松勁”。但我們應該相信人心大都是向善的,垃圾分類對于多數(shù)城市居民來說并不缺少自覺性與積極性,推動垃圾分類完全可以順流而下。關鍵是要解決“最后一米”,讓大家的自覺不至于在“最后一米”功虧一簣。之前曾有報道說,有些垃圾清運車在作業(yè)時并不分類,這樣的做法固然情有可原,卻忽視了對于推動垃圾分類的負面引導作用。有人可能會說,居民不分類,清運車分類,不是徒然增加成本嗎?然而要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是要舍得“成本”,把“教育引導”做細做實。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wǎng)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wǎng)站總監(jiān):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