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如何筑牢糧食安全生產的根基?海鹽縣通過明晰產權、完善制度、培育隊伍,強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后管護,三管齊下確保水利工程持續發揮效益,自2012年以來,海鹽先后建成灌區機站1374處、排灌渠道2590公里,標準農村圩區19個,面積17.585萬畝,農田受益灌溉面積33.4萬畝,初步形成了一個“渠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全縣農田水利工程網絡格局。
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地處田間地頭,室外維護管理很重要,尤其是在農忙集中的夏秋季節,使用頻率高,時間緊,工程設施承受的壓力較大。為確保關鍵時刻“打得響”,海鹽縣水利部門首先充分明晰責任,確保建有所管。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由海鹽縣各鎮(街道)負責管理及檢查督促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各行政村具體負責設施運行維護的實施工作。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及時將工程移交受益村(社區),由受益村(社區)指定一名村干部主管,明確管護責任,灌溉期統一用水管理,統一維護保養,有利于發揮灌溉效益和提高機泵設備的完好率,促進農業增產,為農民增收奠定基礎。
其次,從建立完善制度入手,規范管護程序。海鹽水利部門先后制定《海鹽縣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辦法》、《海鹽縣圩區運行管理辦法(試行)》和《海鹽縣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管護績效評價辦法》,明確了管護機構組建及管護模式、管護資金的籌集與使用管理和管護內容。開展水利工程標準化創建,引入第三方技術支撐單位,規范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日常巡查、操作運行、檢查檢測、安全生產以及維修養護和維持、恢復或局部改善原有工程面貌等管護程序,成功創建4個萬畝以上標準化圩區。
專業人員是水利管護的基礎。海鹽縣從培育隊伍著手,努力提高管護水平。一方面,他們開展管護人員使用操作、運行維護、簡單的故障排查以及安全運行等方面培訓,重點為變頻柜控制操作,過濾器使用保養,球閥、出水口、微噴帶、滴管帶使用和保養,圩區水閘開閉等。另一方面,開展專業維修隊伍培育,選取有高效節水建設或維修管護經驗的并且進行工商登記合法化的三家管道灌溉施工隊伍,以高效節水灌溉設施維修隊伍需求為導向進行培育,指導協助隊伍完善維修專業設備配置、維修設施及材料準備以及確保維修隊人員特殊工種持證上崗等,切實滿足維修搶險需求。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