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2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滕昶 暴妮妮 縣委報道組 陳傳敏 通訊員 葉麗麗)5月中旬的天氣已有些悶熱,正在自家山上砍毛竹的吳育員卻勁頭十足。“我家有6畝地,今年大概能賣出9000元毛竹。”趁著午休間隙,吳育員扳著手指跟我們算賬。這樣的好日子,他前兩年可不敢想:“多虧了你們浙江這邊的罐頭廠重新開了起來,不然,我這竹筍沒人要,年年都爛在山上。”
吳育員是福建省政和縣嶺腰鄉嶺腰村人,該村毗鄰我省的慶元縣安南鄉。吳育員口中的罐頭廠,則是經慶元多部門聯合服務、扶持,今年3月重新開業的安泰竹筍產銷合作社竹筍罐頭廠。這家廠的“復活”,一下子盤活了以安南鄉和嶺腰鄉為主的十余萬畝竹林,兩個鄉的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
這家罐頭廠是慶元最大的一家竹筍罐頭加工廠。安南鄉、嶺腰鄉幾乎所有的竹筍,都賣到這里加工成罐頭。由于附近鮮有替代產業,罐頭廠的興衰,直接關系到兩個鄉竹農的生計。也因此,合作社有三分之一的福建籍社員,成了名副其實的跨省合作社。
然而,由于發展初期觀念落后、資金短缺,加上用地緊張等原因,該竹筍罐頭廠的污水處理設施一直沒有更新。而隨著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工廠產能的逐年提高,其污水處理能力已達不到要求,竹筍罐頭廠無奈關閉。慶元縣積極引導竹農轉向中藥材、錐栗種植等。但豐富的竹林資源“躺”在那兒,竹農還是心疼,讓竹筍罐頭廠“復活”,成了他們的心愿。
自今年“三服務”活動開展以來,群眾的這塊“心病”被列為慶元縣要重點攻堅的工作。自然資源、水利、農業等部門多次赴現場勘察協調,環保部門還專門從龍游請了一家環保公司來合作社考察設計環保設施方案。 (下轉第五版)
(緊接第一版)經反復論證,慶元縣決定幫助合作社“復活”。多部門負責人直接在合作社竹筍罐頭廠里設置了臨時辦公室,聯合辦公、現場辦公成了常態,終于趕在3月竹筍采收季前,建好了一個日處理能力達到450噸的污水處理設備。經監測,環保達標了,竹筍罐頭廠也就此“活”了過來。
如今,竹筍罐頭廠重新常年運行,竹農可以分季節將春筍、冬筍和其他農產品送來加工。就在上個月,竹農們用大車小車不斷拉來竹筍,熱氣騰騰的工廠里100多名工人忙碌著,這里一天要加工10萬公斤春筍。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他家有近50畝竹林,平時還負責收村里散戶的筍,竹筍罐頭廠重新開起來后,自己一年至少增收五六萬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