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版圖上最美麗、最需要呵護的地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又是我國自然保護區中的精華。
2006年11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發《五十年前,廣東肇慶建起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青山常在》文章,回顧了鼎湖山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探索自然保護區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
在今年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介紹,我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已經達到2750處,其中國家級474個。各類陸域自然保護地面積已達170多萬平方公里。
歷史背景
上世紀50年代,以時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華南植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長陳煥鏞教授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發現鼎湖山動植物種類豐富,向上級積極爭取設立保護區。
中國科學院會同廣東省把原屬國營高要林場的17325畝鼎湖山林場單獨劃出,建立了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陳煥鏞還邀請秉志、錢崇澍、楊惟義、秦仁昌等專家,在1956年6月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期間,向大會提交九十二號提案,請求政府在全國各省(區)劃定天然森林禁伐區,保存自然植被以供科學研究。同年10月,第七次全國林業大會審議并通過了原林業部提交的《關于天然林禁伐區(自然保護區)劃定草案》。由此,我國從國家層面啟動了自然保護區建設工作。
1980年,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成為我國首批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MAB)”的成員之一。
親歷者說
講述人:謝福七,原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防火護林隊隊長。
1956年保護區成立。謝福七從高要林場來到保護區工作,承擔防火護林的任務。當時全部工作人員不到20個。
“保護區建立初期,專家們一再強調,保護區內的所有物種都應受到完全保護,如果被破壞了,管理人員就是歷史的罪人。”謝福七對此記憶深刻。
20世紀60至70年代,附近農民想進保護區打柴割草偷動物。謝福七和時任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黃吉祥研究應對辦法,在保護區內的重點路口24小時派人把守。
“那時,國家沒有煤氣供應,當地村民要割草,我們不讓,矛盾很激烈。”有好幾次大的矛盾,都被黃吉祥帶領工作人員化解了。
說到防火,謝福七表示這項工作壓力也很大。一是鼎湖山上有座歷史悠久的寺廟,護林隊員必須把好關,把燒香限定在寺廟內;另一個是,當地村民有重陽節一邊登高一邊放鞭炮的習俗,保護區建立后,禁止攜帶易燃物品上山。當地村民對此很不滿,許多年后才適應過來。
謝福七回憶,有次緊鄰保護區的森林發生大火,管理人員只得一級一級向上求援。最后信息竟然匯報到了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那里。周總理親自打電話了解情況,并指示一定要確保鼎湖山不受火災破壞。由于全力撲救,保護區總算沒有受到波及。
“后來,老百姓明白了保護鼎湖山的重要性,會自發地去救火,也對我們說,感謝我們多年來的保護。”謝福七說,現在人們看到了保護大自然的必要性,生態意識提高了許多。
保護區不僅自身發展得好,其示范效應也輻射到整個地區。肇慶市森林覆蓋率達70.56%,是珠三角地區覆蓋率最高的城市。因為環境好,鼎湖山吸引了大批游客,開放旅游以來,每年接待游客約60萬人次。
除此以外,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還是重要的科研基地。1978年,這里建立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長期開展水、土、氣、生等要素的定位監測和生態學方面的研究。至2018年底,利用鼎湖山發表的學術論文共1800多篇。
為了讓這份活的歷史保存下去,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付出了許多心血。2006年和2013年,保護區管理局兩次被國務院七部委表彰為“全國自然保護區管理先進集體”。
“在這工作了30多年,為了護林,我把煙也戒了,保護它比自己的牙齒、眼睛更用心。”雖然退休多年,謝福七回憶起與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共同成長的點點滴滴,仍然好似昨天,這份深情,早已埋在心里。
參觀貼士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保存完好的地帶性頂級森林群落——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研究森林生態系統提供了理想的基地。”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黃忠良介紹,“目前,為了科學管理,我們把鼎湖山生物圈保護區分為核心區、緩沖區、試驗區三個區,分別實行不同的管護措施。為了平衡保護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關系,實行分區旅游開放。”
景區內禁止外來車輛進入,但景區附近設有停車場。游客不能攜帶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景區。參觀游覽時,須遵守秩序,不要擁擠打鬧。遇到緊急情況,可聯系工作人員。
鏈接: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后,我國探索走出了一條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自然保護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我國開始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推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區有哪些區別和聯系呢?
國家公園是指由國家批準設立并主導管理,邊界清晰,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地或海洋區域。
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從概念上看,這對自然保護領域的“孿生兄弟”大同小異,的確有不少相似之處。
但也有很多不同。與自然保護區相比,國家公園的特別之處主要體現在6個“更”,即更“高、大、上”,更“全、新、嚴”。更高,指的是國家代表性強,大部分區域處于自然生態系統的頂級狀態,生態重要程度高、景觀價值高、管理層級高。更大,指的是面積更大、景觀尺度大,恢弘大氣。更上,指的是更上檔次,自上而下設立,統領自然保護地,代表國家名片,彰顯中華形象。更全,指的是生態系統類型、功能齊全,生態過程完整,食物鏈完整。更新,指的是新的自然保護地形式、新的自然保護體制、新的生態保護理念。更嚴,指的是國家公園實行最嚴格保護、更規范的管理。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