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截至2018年底,中國共建綠道5.3萬公里

城市綠道 身邊的“福”道

發布時間:2019-05-03 13:19:4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 韓維正

  時至今日,中國各地的綠道建設依舊方興未艾,建在百姓家門口的城市綠道大大提升了生活幸福感,是名副其實的“幸福通道”。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6年印發的《綠道規劃設計導則》,綠道是以自然要素為依托和構成基礎,串聯城鄉游憩、休閑等綠色開敞空間,以游憩、健身為主,兼具市民綠色出行和生物遷徙等功能的廊道。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共建設綠道5.3萬公里,其中2018年就新增綠道1.4萬公里。

  改善生態環境

  2017年底,福建省福州市全長19公里的城市綠道“福道”建成,讓福州市民眼前一亮。這是一條全鋼結構的懸空步道,串聯起左海公園、梅峰山地公園等幾大城市公園。漫步福道之上,沿途森林蔥郁,花草飄香,仿佛置身于天然氧吧之中,福州市區和閩江美景盡收眼底。

  據當地市民介紹,從前這里還是一座荒山,草比人高。如今,福道已經成為福州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每天到福道健步休閑、散步游玩的市民少則六七千人次,多則兩三萬人次。

  同樣受惠于城市綠道的還有浙江杭州市民。因水而興的杭州針對自身特點,沿河、濱江、環湖、穿濕地設置城市綠道,充分展現杭城山水靈動的江南特色。

  陳思渝是一名“80后”海歸,濱江區一條長約7.4公里的櫻花大道讓他印象深刻。“前不久櫻花盛開的季節,一側是江景,一側是繁花,美不勝收。”他說。

  中原西路是河南省鄭州市建設的第一條城市綠道,把山、水、路串成片,不僅方便了市民休閑,還改善了生態。近幾年鄭州足球公園旁的水面上,大量野生水鴨子前來棲息。

  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技術指導科副科長王本耀說:“想象一下,在城市任意一個地方,都能很快進入綠道系統,遠離市井喧囂,步行或騎行。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那些如毛細血管般滲透小區街道的社區綠道,正是上海綠道建設的一大特點,居民一般步行15分鐘就能夠進入城市綠道系統。

  彰顯歷史文化

  城市,在高架、環線、地鐵奏響的“快旋律”外,也應擁有獨屬于自己的“慢歌”。借助城市綠道建設,各地蘊藏的歷史文化進一步彰顯,城市面貌千篇一律的現象大為改善。

  由于地處山地,重慶自古就是一座“爬坡上坎”的城市。當地人很早就修建了“山城巷步道”,作為居民出行的交通要道。歲月沉淀,山城巷也成了重慶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者,其所在區域的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

  因此,重慶綠道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讓山城巷這樣的“老步道”煥發新生。“山城步道本身不是景,也不去刻意造景,而是通過‘串珠成鏈’和對景、借景等方式,把重慶的山水顏值、人文氣質多維度地展示在世人眼前,帶來獨特的城市觀景體驗。”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文化風貌處處長秦海田說。

  串點連景的思路在六朝古都江蘇南京也得到了體現。在建設綠道體系時,南京市有意識地把沿線的歷史文化節點一一予以挖掘、展示。比如總長近30公里的環紫金山綠道,就串聯起了整個風景區的主要景點。曾有位要前往中山陵的游客,不慎在紫金山風景區迷了路,詢問路人后得知,只要沿著綠道一直走,就能找到中山陵。

  “南京的綠道建設既是一個綠色的廊道,也是一個服務于民的通道,更是一個展現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紐帶。”江蘇省城鄉與景觀數字技術工程中心主任成玉寧說。

  促進經濟發展

  綠道建設不僅僅是花錢的“城市美容工程”,在許多地方,城市綠道還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

  在四川成都郫都區,公園綠道已經成為當地吸引海內外創業者的獨特優勢。“過去這里的生活服務配套只有咖啡館、超市,許多創業者調侃下班不知道該干什么去。”德源鎮黨委副書記羅曦說,隨著占地900畝的清水河城市公園建成,數十家創業公司紛紛落戶入駐,創客們不僅有了放松身心的公園,也有了創業的新載體。

  同時,綠道系統本身也有綠色消費場景的設置。成都錦江綠道公司是成都市高新區江灘公園的運營方,據其估算,公園每年的運行成本約300萬元,但由于公園與“王者榮耀”等IP合作,為年輕人設置了打卡地,還設置了皮劃艇、無邊泳池等項目,這些收入使得產業運營起來后可以實現收支平衡。

  此外,綠道建設并非城市獨享,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的收入。當杭州市150多公里長的千島湖環湖綠道建成后,淳安縣下姜村的農家樂里迎來了八方來客。數據顯示,2018年,淳安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705.31萬人次,實現旅游經濟總收入191.58億元,分別增長10.7%、21.5%。


標簽:歷史文化;生活幸福感;生態環境;綠道責任編輯:季建榮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