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余麗 通訊員 李風 徐怡婷)追隨城市有機更新的腳步,園區有機更新應運而生。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實施園區有機更新,分類分塊分步改造100個傳統開發區(園區)。在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這一探索悄然而起,為產業轉型升級、節約集約用地蹚新路。
產業騰低換高
近日,記者來到浙江金麥特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一款多晶硅自動化生產設備正在調試,機械手靈巧地抓起一片多晶硅,放入打磨裝置自動進行打磨。入駐開發區的“金麥特”并沒有新建廠房,而是使用了原來一家低效企業的廠房。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約1.2億元,主要生產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線。“自動化產業的市場行情很好,今年公司已拿到3600萬元的訂單。”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金麥特’通過項目‘嫁接’,實現了產業‘騰低換高’。”在開發區管委會黨委副書記陳衛華看來,園區有機更新,首先要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引進創新型、高效產業,促進產業真正轉型升級,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陳衛華坦言,隨著開發區招商引資項目不斷落地,成立于1992年、于2010年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的長興開發區存量土地資源變得十分有限,同時存在部分低效企業,導致土地資源浪費,影響新項目承接和產業轉型升級。
下好創新先手棋
破解土地用而未盡難題,必須下好創新先手棋。長興開發區加大科技型企業培育力度,嚴格對照協議約定和園區畝產效益準入標準,倒逼企業通過技改投入、生產擴能等方式提高畝均效益。去年,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幅近14%。
消除“低散亂”,也成為園區“更新”重頭戲。從2017開始,開發區開展規模以下企業規范提升和出租廠房集中整治行動。涉及企業186家,其中清退企業70家,搬遷集聚30家,培育提升企業86家,共騰出廠房18萬多平方米。去年整治低效企業77家。“通過兩年集中整治,清理了一批產業低端、效益不高的企業,培育規模以上企業21家,盤活土地3026畝,低效企業畝均稅收由1.29萬元提升至6.71萬元。”開發區管委會企業服務分局副局長張凱說。
實施園區有機更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為開發區節約集約用地迎來新機遇。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以打造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智能裝備制造、現代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為抓手,研究制定園區有機更新發展措施,著力建設一個效益高、品質好、用地少的美麗新園區。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