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杭州市勞模沈金毫:他的年華在垃圾山上閃光

發布時間:2019-05-01 09:17:46 來源:杭州日報 記者 劉園園 通訊員 裘麗

  天下著雨,沈金毫穿著一雙6公斤重的特制長靴走在前面,腳下埋著100多米厚的垃圾,高度相當于30層樓。

  作為杭州市環境集團天子嶺垃圾填埋場的一線工作師傅,沈金毫對腳下的每一寸“垃圾”都極為熟悉。他一邊大步流星地走,一邊回頭給記者指路,“這下面實一點,你踩這兒。”

  記者跟著他,走在通往垃圾填埋作業區的垃圾運輸車輛專用道上,一腳努力繞開一攤垃圾污水,一腳繞開形似嘔吐物的垃圾。盡管戴著工作人員給的口罩,記者仍感到自己的喉嚨里有一種明顯的不適。這里是杭州主城區唯一的垃圾填埋場,也是沈金毫工作了25年的地方。從27歲的年輕小伙,到如今的老班長,他的整個青春年華幾乎都奉獻給了天子嶺。每一天,他和工友們都要填埋掉來自杭州市區的4000—5000噸垃圾。25年的日日相對,也讓他對垃圾場的氣味早已習以為常。

  城市垃圾每天都在源源不斷地產生,“天子嶺每天的垃圾填埋量最高峰的時候應該是2017年夏天”,沈金毫回憶說,最多的時候他們一天要填埋掉7000-8000噸的垃圾。“如果他們一周不工作,杭州整座城市應該就會被垃圾圍滿了。”沈金毫所在的固廢分公司經理助理鄭良峰向記者介紹說,因此沈金毫和工友們所承擔的垃圾填埋工作,一年365天,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一天也不能停下來。

  生活越是美好,越會有人在背后為你我默默付出。沈金毫和工友們承擔的工作量里,有我們每一個人“貢獻”的一份。而對于沈金毫們來說,日復一日崗位堅守,既是他們責無旁貸的工作,更是他們對美麗杭州義不容辭的守護。

  名師出高徒

  如今的天子嶺垃圾填埋場,曾是半山石塘村集體土地。1994年,該地塊被杭州市天子嶺廢棄物處理總場征用后,提出可以給村民提供一些工作崗位,沈金毫作為當年村里的25名“幸運兒”之一,得以進入天子嶺,成了一名推土機操作員。

  “我很幸運,一進來就跟著繆師傅,是他告訴我們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我操作推土機的技術都是跟他學的。”沈金毫所說的繆師傅,是全國勞模繆文根,他有一手填埋絕活,6米高的垃圾,只要通過目測,就能把它按1比3的比例,準確地推成18米長的斜坡。這能讓垃圾填得更密實、平整,填埋庫的容量利用率更高。

  名師出高徒。作為市環境集團固廢科科長,如今該集團三分之二的填埋技術骨干,都是繆師傅帶出的徒弟。員工們常說繆師傅帶領的固廢科是為集團培養人才的“黃埔軍校”。沈金毫作為垃圾填埋一線的師傅,是繆文根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我們的工作比較特殊,尤其是遇到大雪天,需要前一天夜里12點把道路清干凈,垃圾運輸車第二天才能開進來。”繆師傅告訴記者,最讓他對沈金毫這個徒弟印象深刻的是1998年的一場大雪,那天夜里,沈金毫等幾個人跟著他干了個通宵,才把第二天的道路清出來。“每次遇到這種雨雪冰凍天氣,沈金毫往往早早就自覺跑來了。而且常常是前一天夜里12點干到第二天中午12點,中間飯也沒功夫吃的。”

  繆文根說,25年的共事相處,沈金毫在工作上的很多細節,都讓他記憶深刻,“有時候推土機卡在垃圾坑里,需要其他車拉上來,他要跪在垃圾堆里用手來清垃圾,不嫌臟不嫌臭,這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天然的責任感

  沈金毫開推土機,主要是推埋垃圾。每一天,垃圾運輸車輛把垃圾運進來,需要推土機、挖掘機、鏟車等車輛機械的操作手一起配合,將垃圾一點點填埋進垃圾坑里,同時配合噴灑除臭藥劑,最后再覆蓋上一層特殊的膜。

  這看似簡單的工作流程,除了作業環境對人的考驗,更對技術和水平有不低的要求。“不熟練的工人操作推土機,可能會推不平整、推不動,甚至翻車,但沈師傅就很厲害,再難的斜坡他都能穩穩開上去,技術一流。”鄭良峰告訴記者,沈金毫的責任心為大家所有目共睹,“垃圾填埋分為早午兩班,早班是清晨4點開始,中午班是中午11點開始,沈師傅作為班長,一般都會提前一個小時左右到,且每次交接班前,都會向交接班的同事詳細了解各方面情況,他勤懇、心細,做事穩妥,這是他令大家服氣的地方。”

  沈金毫的工作場景也常令鄭良峰既心疼又欽佩,“尤其夏天的時候瓜果蔬菜多,城市垃圾也是最多最臭的,最后覆蓋在垃圾場上的那層膜有七八十度的溫度,需要工人們戴上特質的手套,一點點鋪上去。那個時候的沈師傅,身上經常是跟淋雨一樣整個濕透。臉上、身上只要是裸露在外面的皮膚都是黝黑的,但他從來不會抱怨一句。”

  這樣的工作環境,也常令沈金毫的家人感到矛盾。

  “說實話我們也勸過他換一個沒那么辛苦的工作,也會擔心常年在又臟又臭的垃圾填埋場工作,會影響他的身體健康,但他總是回應‘工作總要有人做,而且我師傅都干了這么些年’。”沈金毫的愛人說。由于他的堅持和執著,一家人也逐漸被他感染,多年來一如既往地在背后理解支持他。

  在沈金毫家,記者得知,他們的生活水平早已跨入小康,不用為生計而辛苦奔波。但無論物質條件怎樣改變,沈金毫始終保持著他作為一名環境工作者的樸素與勤勉,每天雷打不動早起上班,極少請假休息。

  “家里開車到公司也就15分鐘,早晨4點上班,他常常是2點半就起來了,吃了早飯就馬上趕過去。”沈金毫的妻子說,今年五一勞動節她特別想帶著一家人出去旅游,但這個心愿在沈金毫這里“卡了殼”:“不能請假的,請了假其他班的人就多一份負擔”。身為十多年的班長,沈金毫的想法是,自己額外請了假,就會影響其他人,這是他不愿意的。

  每逢春節假期,因為是本地人,大年三十、初一堅守崗位更是家常便飯,沈金毫的想法是,“家在外地的同事,更要讓他們能回家過年。”

  沈金毫當選杭州市勞動模范,這對于他來說,“多了一份榮譽,又多了一份責任,意味著要做得更多更好。”

  “等到他忙到退休,那時候就可以帶著父母出去旅游,四處走走看看了。”沈金毫的妻子盼望著。

標簽:垃圾;記者;名師出高徒;杭州市;通訊員責任編輯:錢華良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