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山東煙臺建造了全球最先進一代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誕生了我國最大的油田增產設備制造商,海工裝備制造水平步入全球第一梯隊……
連日來,記者在煙臺蹲點采訪中了解到,該市堅持創新引領,著力培育海洋產業特色優勢,以海工裝備制造、濱海旅游為代表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成為引領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搶占海工裝備“制高點”
初春,煙臺中集來福士碼頭,海風習習,吊機高聳,一座座“巨無霸”矗立海中。這里就是“藍鯨1號”夢想起航的地方。
“作為全球最大、鉆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鉆井平臺,‘藍鯨1號’鉆井深度超過1.5萬米,在中國首次試采海域可燃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曾榮獲中國工業大獎。”中集來福士技術中心技術管理部經理高嵩說。
位于煙臺蓬萊區的中柏京魯船業,是我國首個遠洋漁船建造與技術示范基地。京魯船業副董事長王強介紹,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京魯船業迅速適應市場變化,積極研發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經濟效益好的遠洋漁船項目,產品涵蓋商船、高端漁船和客滾船等多種船型,年造船能力達100萬載重噸。
“高端海工制造業,不僅是發展現代海洋經濟的重要抓手,更是產業升級的助推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副局長宋賢成說,目前煙臺擁有規模以上海工裝備制造企業27家,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全球五大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基地之一。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鉆井平臺80%出自煙臺,海工裝備核心部件國產化率從10%提升到60%。
中集來福士、杰瑞集團、中柏京魯船業等一批海工企業的發展壯大,為煙臺海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2018年,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制造業實現產業產值585.7億元。
濱海旅游業大有可為
“剛開始出海打漁,后來搞養殖,現在經營起了‘漁家樂’。”60多歲的孫長志是土生土長的煙臺長島人。與周邊許多“家庭式招待所”不同,孫長志的“漁家樂”充滿著“漁味”。纜繩、量器升斗、老鐘表、船桅桿……他到處搜羅老物件,擺放在店里。
“如今來長島旅游的人多了,我的‘漁家樂’年收入能達到100多萬元。”孫長志說,國家政策落實得好,長島發展得好,最受益的是老百姓。
2018年,煙臺市將旅游業列入重點培育的八大主導產業,出臺了《煙臺市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全力打造中國最佳濱海旅游城市和中國旅游強市。
如今,煙臺旅游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2018年度旅游消費總額突破千億元,接待國內外游客突破8000萬人次,其中接待郵輪游船海上游客100.6萬人次。
據了解,煙臺市將繼續做好“海洋+旅游”大文章,大力發展休閑漁業,探索海洋牧場旅游新模式,高品質開發“岸、島、海”一體的深度游,提升海濱休閑旅游服務品質。
深挖海洋醫藥“富礦”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煙臺海洋生物醫藥與制品業正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期。
“生物醫藥和制品掘金‘藍海’,為海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宋賢成說,目前煙臺已初步形成了涵蓋海洋種質資源、高效養殖、海洋工業原料規模化制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醫藥的產業鏈,2018年實現產值132.1億元,同比增長22.9%。
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是煙臺高新區管委和綠葉生命科學集團按照“政企合作,企業化運營”模式共同投資建設的國際化醫藥和健康產業園區,在孵中小微企業60余家。其中,藍創生物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從廢棄魚皮中提取材料,研發出醫用級和試劑級魚膠原原料,用于開發系列組織修復等新型生物醫用材料,目前已進入中試階段。
由東方海洋投資19億元建設的東方海洋精準醫療科技園,是山東建設的首個精準醫療領域的科技園區,也是目前全國設計規模最大、技術前沿功能齊全的精準醫療科技園區。
布魯拜爾公司積極進軍海洋生物制藥領域,設計年產血球藻達到30噸、微綠球藻20噸的生產規模。
“現在,全市7個總投資4.1億元的‘十三五’海洋生物醫藥項目進展順利,已完成投資1.9億元,累計申請專利82項,制定行業標準13項,新增產值2.1億元。”宋賢成說,煙臺市將在現有產業基礎上,瞄準國際生物醫藥技術前沿,提升海洋生物醫藥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國內一流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