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8省(區)公開移交案件問責情況,移交案件也同步公開。梳理可以看出,公開移交的案件涉及生態環保領域的方方面面,突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守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等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
扛起政治責任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中央環保督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制度安排,嚴格責任追究是環保督察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督察整改工作和生態環境問題解決的有效手段。此次中央環保督察8省(區)公開移交案件問責情況,再一次凸顯了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不容推卸。
在公開的典型案例中,涉及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尤其是涉水、氣、土的生態環境問題近30個。其中涉水環境污染的問題超過23個,在各類問題中最為突出。流域水環境持續惡化,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違規,海水養殖致海洋水質下降等問題均出現不止一次。
而在這其中,吉林省遼河流域水環境質量嚴重惡化,作為生態環境部通報的7起典型案例問責情況之一,具有代表性。
2013年至2017年,吉林省遼河流域水環境質量惡化嚴重,Ⅰ-Ⅲ類斷面比例持續下降,劣Ⅴ類斷面比例持續上升。問責情況顯示,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責任在于遼源、四平、公主嶺等市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對遼河污染防治工作重視不夠、推進不力,導致遼河流域水質惡化嚴重。也正因此,原遼源市委書記王立平履職僅8個月就被免職,4人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10人受到黨內警告處分。此外,還對負有責任的其他7名干部分別給予黨內警告處分或進行誡勉。這一問責力度不可謂不大,尺度不可謂不嚴。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既是改善環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當務之急。中央環保督察再一次發出強烈信號,各地黨員干部尤其是地方黨政負責同志,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
吉林等8省(區)黨委、政府在通報督察問責情況時均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
責任在肩,人們拭目以待。
踐行新發展理念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過剩產能化解工作不力,執行落后產能淘汰弄虛作假,嚴重過剩產能行業新增產能……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中,“過剩產能”一詞多次出現。在公開的案例中,涉及行業轉型發展、落后產能淘汰等方面的問題超過10個,這說明一些地方在以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重視不夠,思路不清,措施不實。
山東省作為能源消耗大省,通報的問題中涉及能源消耗、落后產能淘汰、傳統行業發展有關的問題超過30%,比例遠超其他省份。
能源消耗和傳統行業占比對于一些地方來講是“歷史的遺留問題”,理應下功夫解決,而不是放任問題發展。“不作為、慢作為”“履職不到位,監管不力”等用詞的頻頻出現,說明個別地方黨政負責人在生態環保領域并未“負責”。
而為了應付督察,為違規項目補辦手續,違規發放采礦許可證等行為,更是知法犯法,執法違法。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更加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而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嚴格環境準入,倒逼行業轉型,更看重的是質量與效益的提升,更加關注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各地應該認識到,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經濟發展必定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而在這一過程中,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更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堅持生命共同體理念
筑牢生態安全根基
此次8省(區)被通報的問題中,對于“大生態環境”理念的確立和落實也是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
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是基礎。
然而梳理可以看出,幾乎每一個地方的通報中都有涉及自然保護區的問題。
有的地方違法審批土地開發項目,侵占保護區土地;有的地方對保護區內違建項目清理不力,縱容經營活動;有的地方在自然保護區內設置礦山,延續礦業權……
一樁樁一件件,折射出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門對自然保護區內的生態環境保護置若罔聞,自然保護區可以為發展旅游讓步,為開采資源讓步,為經營活動讓步。
筑牢基礎,強化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就是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也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確保各類自然生態系統安全穩定、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有效舉措。
各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切勿因小失大、顧此失彼。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