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樹木、亂石等盡量保留原生態,河內魚兒可越過魚鱗堰壩洄游產卵,岸邊山上白鷺或棲息或展翅,登上獅子山更是能一覽這美麗山水。”日前,在白溪治理前童段工程Ⅳ標段,干了40年水利工作的童相文向記者描述著河道治理后的生態環境。
據了解,該工程是我縣五大溪流治理工程之一。多年來,前童大力推進白溪流域治理,其余標段均已完工,Ⅳ標段也已完成80%,今年6月份主體建筑將全部完成。與其他標段乃至全縣的其他流域治理工程不同,該標段試點委托代建模式,同時更注重生態治理、生態建設。所謂委托代建,就是水利部門將權力下放,委托前童鎮進行項目建設,這樣鎮里就多了自主權,更利于提升項目管理水平、控制資金投入。也正是得益于這一模式,該標段的建設標新立異,實現溪流治理工程以防洪為主向生態+防洪的轉變。
水利項目生態化,主要體現在河道的生態、環境的綠化、水土的保護等多個方面。從視覺上,鋼筋水泥元素更少、自然風貌更多。其中魚鱗堰壩的使用在我縣尚屬首次。記者在現場看到,其他標段的攔水堰壩均采用水力自動翻板石門來攔截或排泄水流,而Ⅳ標段專門設計并建造了魚鱗狀的堰壩,只見水流從上流過激起朵朵浪花,煞是好看。除了美觀,更重要的是魚兒能逆流而上“跳”過堰壩,從而更有利于生態平衡。
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前童在加快工程建設的同時,還完成了5.1公里的沿岸綠化,下一步將充分發揮“水利+旅游”作用,謀劃推進白溪慢行系統建設,串聯起山水田園、美麗村莊、景觀景點,為前童旅游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