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油菜花盛放的時節,臺回山上,花開如金。3月26日中午,臺回山所在的開化縣長虹鄉桃源村村委會內,一場有關“種風景”的大討論正在進行。
“連日來,不少游客慕油菜花之名而來,周邊農家樂、農戶因此增收不少。”桃源村村支委吳竹平首先報喜。3月24日,長虹鄉舉辦第七屆油菜花節暨第三屆百名攝影家“春攝長虹”全省攝影采風擂臺賽,當天共接待游客2萬人次。而在去年,臺回山一季油菜花吸引來10萬多游客。
吳竹平在杭州經營皮草生意多年,2017年,他見村里旅游事業發展日益紅火,回鄉承包了古法榨油廠,意欲借油菜花節的東風大干一場。未曾想,油菜花花期太短,每年除了油菜盛花期人氣旺,其余時間都較冷淡。“油菜花只開一個月,花期實在是太短了,如果一年四季都有風景,村民就不愁收入了。”吳竹平眉頭微皺。
“老吳,不要擔心,我給你們帶來了好消息。油菜育種專家、省農科院研究員張冬青新近研發了油菜新品種,代號‘迎春一號’,適合分期播種可花開兩季,第一季十月中旬播種,元旦左右始花,花期長達3個月。第二季八月上旬播種,九月下旬盛放。如果在我們這里試種,將帶來許多利好。”省科技特派員陳友吾發言。陳友吾是浙江省林科院十大推廣專家,擔任長虹鄉科技特派員一年多來,他深切體會到,油菜由“吃”到“賞”,給村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
“陳老師,為了讓臺回山風景常駐,這些年,我們陸續試過油菜-向日葵、油菜-硫磺菊、油菜-彼岸花輪作,也有村民曾提議油菜-紅高粱、油菜-皇菊輪作,可到頭來,游客還是只認油菜花。”長虹鄉副鄉長韓月華介紹,12年前,在《都市快報》舉辦的“反哺母親河”活動中,臺回山因梯田花海美景,被省內外攝影家贊譽為“江南布達拉宮”。自2013年起,長虹鄉已連續七年舉辦油菜花節。“油菜花成功引爆了本地鄉村旅游,讓老百姓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這些年,我們在完善各項基礎設施的同時,一直在探索如何讓美麗經濟可持續發展。如果油菜花花期延長,并且花開兩季,再好不過,而它是否可行,又將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韓月華直言疑惑。
“張冬青研究員專注于油菜科研近40年,新品種油菜經過她反復試驗和篩選后,最終確定下來。花開兩季之所以可行,在于‘迎春一號’不需要經歷低溫春化就能夠開花。除了大大延長花期外,‘迎春一號’附加值很高。菜薹里面有豐富的硒、鋅、維生素等,營養價值高,根據菜薹的保鮮加工特性,除了鮮食,還開發了脫水蔬菜、速凍蔬菜、鮮食菜薹、菜蕻干、梅干菜等。這樣一來,油菜的經濟效益提升了,按照農戶采收兩到三季來算,每畝可增收幾千元。”陳友吾緊接著講解道,摘薹后的油菜還可作飼用或者肥用,有研究表明,雙低油菜做成的青貯飼料,干物質蛋白質含量高達20%,適口性好,牛羊增重明顯。
“真想不到,小小的油菜原來還有這么多用途。”“日后,臺回山的油菜花節不是可以提早到元旦了?對啦,秋天還可以舉辦一場。”在座村民紛紛來了興致。
“花期是制約‘油菜花熱’的主要短板,如果這個問題得以破解,我們期望以此為引子,吸引相關主體參與,研發更多衍生旅游產品,爭取把‘周末經濟’變成‘月月經濟’。”韓月華進一步謀劃。
聽聞臺回山為“種風景”謀劃新篇,開化縣文廣旅體局副局長陳燕芳很感興趣,“無疑,臺回山是開化鄉村旅游的一個引爆點,也是開化賞花經濟的引爆點。采擷臺回山油菜花的靈感,我縣大面積種植油菜花,連續七年舉辦油菜花節,連續六年獲得‘華東地區最美賞花勝地’的榮譽。這是一次旅游+農業的成功案例,不僅讓老百姓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讓老百姓的口袋也鼓起來。下一步,如何讓美麗鄉村建設可持續發展,也是我們無比關注的一個問題。在經過科學考證和縝密實踐的前提下,我鼓勵臺回山大膽嘗試,勇于創新,這樣才會走出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路子,衷心期盼,臺回山再次引爆開化鄉村旅游。”
記者手記
不經意間,金黃的油菜花在我國無數片田野盛放,陜西、四川、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多個鄉村紛紛舉行“油菜花節”。
“油菜花熱”正當時,各地紛紛圍繞“油菜花經濟”做文章,比如引導當地村民擴大種植面積、引進機械化種植,提高種植效率、改進油菜花的品種,延長花期等。
舉辦“油菜花節”已不新鮮,如何避免千篇一律,才是每個美麗鄉村示范片區需要思考的問題。眾所周知,“油菜花熱”有一個明顯的短板,就是花期短,這導致“油菜花經濟”成為一種“月度經濟”,持續性差。臺回山借助科技力量,試圖引進新品種油菜,實現花開兩季,至少延長花期三個月,無疑,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一旦試種成功,不難預見,短期內臺回山油菜花仍將引爆當地鄉村游。
即便如此,我們仍不容樂觀,一年中有4個月可以賞油菜花,其它8個月怎么辦?如何讓“油菜花熱”成為一個由頭,一個引子,然后通過豐富旅游產品、旅游項目,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把“短期經濟”變成“常年效益”,才是需要解決的終極問題。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