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記者獲悉,清明將至,浙江省臺州市首屆集體海葬送別儀式日前在椒江原大陳船碼頭舉行,椒江、黃巖、路橋、溫嶺等地共44戶家庭參加了此次海葬活動。
念悼詞、集體默哀……簡短而莊重的送別儀式后,海葬逝者家屬分批次登上了船。
船從碼頭慢慢駛出,大約半小時到達指定地點。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逝者親屬們依次走向船舷處,用綠色絲帶系住可降解的骨灰罐,緩緩放入無垠的大海。從此以海為墓,寄托哀思。
沒有爆竹煙花,沒有紙屑香燭。伴著一聲悠長的汽笛和幾捧黃色的菊花,家屬們雙手合十面朝大海,向故去的親人默默告別。
海葬是一種古老的祭奠儀式,這種將親人送歸大海懷抱的儀式,不僅能夠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更是沖破傳統桎梏,推動移風易俗,形成“厚養薄葬”“入海也可為安”等綠色殯葬理念。
“人固有一死,什么東西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海葬讓我們能夠‘回歸’自然。”今年80歲的夏雪琪和老伴結婚56年,來椒江也有30多年了。他說,別人選擇買墓地,他也會支持。但他和老伴更希望能夠進行海葬,魂歸自然。他自己也簽訂了海葬協議,希望未來能夠在大海里與老伴兒團聚。
來自上海的徐榮良告訴記者,他的哥哥是從上海來椒江的知青,多年來一直定居在椒江,半年前因病去世前就留下遺愿,要選擇海葬。他說:“上海也有海,以后我想哥哥了,就到海邊走一走。我們作為親屬都很支持哥哥的決定。”
“入土為安一直是我們安葬親人最傳統的方式,能夠讓我們去祭奠先人,一開始我是不同意海葬的。”市民榮震表示,但后來他母親的一席話改變了他的想法。“母親說,現在土地越來越少了,選擇海葬,能把這些土地資源留給子孫后代。”
記者了解到,臺州市椒江區開展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申請節地生態安葬的市民,不僅由政府免費提供指定的骨灰安放場所,同時給予物質獎勵。此次海葬結束后,民政局還將統一發放海葬證書和獎勵,并將逝者的名字刻在海葬紀念碑上,以供后人紀念。
海葬負責人王代華表示,面對日益短缺的土地資源,通過海葬、樹葬、花壇葬、草坪葬、壁葬等多種途徑,減少公墓用地。
據悉,臺州多地開展實施海葬生前獎勵政策,2018年臺州全市共計231人簽訂承諾逝后實施海葬,是2017年的三倍多,累計發放補貼11.48萬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