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授旗儀式
開展垃圾分類挑戰賽
利用回收紙質垃圾制作飾品
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飯后十分鐘”宣講
婦女同胞開展“圓桌暢聊”宣傳垃圾分類
志愿者將垃圾分類資料送到農家樂經營戶手中
整齊的紅馬甲、飄揚的志愿服務隊旗,近日,鸕鳥鎮“垃圾分類我參與·三個全域我助力”主題活動的舉辦掀開了當地新一輪垃圾分類工作的熱潮。來自各村社區、當地機關事業單位以及農家樂協會的十余支隊伍,將成為鸕鳥鎮全面推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普及、垃圾分類工作進村入戶的“生力軍”。
作為余杭區唯一一個沒有工業功能區塊的鄉鎮,鸕鳥的經濟發展以旅游、農業為最主要特色,8000多畝蜜梨、200余家農家樂、85萬人次游客的旅游消費成為鸕鳥鎮當地民眾的主要經濟來源。然而,隨著農家樂、游客數量的提升以及農戶所產生的各類垃圾逐漸增多,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顯得越發重要。
自2017年以來,鸕鳥鎮全面鋪開垃圾分類工作,在推進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符合鸕鳥實際的垃圾分類工作模式。
多方助力 垃圾分類工作顯成效
鸕鳥鎮積極發動鎮村干部、志愿者利用“周三夜訪”“圍鸕夜話”上門講方案,黨員、婦女利用圓桌暢聊會、網格協商議點子。各村社每月定期挖掘垃圾分類工作過程中的先進典型并進行經驗推廣,樹立典范。據悉,全鎮舉辦垃圾分類業務培訓班及主題宣講、天子嶺填埋場參觀、垃圾分類進校園、廣場活動等各類主題宣傳活動70余次,發放垃圾分類環保袋、圍裙、垃圾分類示意圖等實用宣傳品2萬余份,通過全方位宣傳助推群眾養成自覺參與的習慣。
鸕鳥鎮先后制定全鎮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和考核辦法,有序推進該項工作。投入500萬元重建、擴建2400平方米的垃圾中轉站,引進先進的設施設備,在垃圾中轉站建設可腐垃圾處置點,使末端自行垃圾處理能力達到2噸/日,成為全區“垃圾驛站”的樣板。目前,經過脫水處理后的廚余垃圾量為300公斤/日。在全鎮設置39個農村垃圾分類集中處置點,向所有農戶免費下發4000余組兩分法垃圾桶,在3條干道沿線實行垃圾桶“撤路入巷”,并在鸕鳥、太平2個集鎮正式開通“垃圾不落地音樂線”,提升各階段垃圾分類回收、處置能力。
現階段,鸕鳥鎮正全面推進余杭區美麗鄉村精品村創建工作,將垃圾分類工作作為各村美麗鄉村精品村、美麗庭院示范帶建設的必要條件,集中利用項目有限資金資源,同步結合推進垃圾分類。
通過實踐探索,目前全鎮基本形成三種垃圾分類模式,一種是以山溝溝村、太平山村為代表的村企合作模式,引進杭州農林伏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實行垃圾分類一體化管理;一種是以太公堂村為代表的廚余垃圾消化模式,利用陽光漚肥設備對廚余垃圾進行堆肥處理,產出肥料進行銷售;另一種是以前莊等其余3個村為代表的自行處置方式,組建本村垃圾分類專管員及分類志愿者隊伍,每天進行源頭分類并運送至垃圾中轉站。
社會力量的加入,使得鸕鳥垃圾分類工作的參與度得到有效提升。鸕鳥鎮中心小學組織“紅領巾志愿者服務崗”隊伍,在鸕鳥、太平2個集鎮多次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前莊村則試點推行了“笑臉指數”機制,組建由網格支部書記、婦女代表、熱心群眾、專職網格員、聯村干部等組成的垃圾分類義務檢查隊,實行每日檢查、每周公示、每月評比制度,形成有效激勵:農戶在一天中正確分類垃圾可得到1個笑臉,獲得笑臉的數量可轉化為相應的生活用品兌換券,而單獨設立的考核評比欄也會每周公布分類工作檢查情況,在每月笑臉積分評選中達標的農戶還會得到額外的獎勵。
經營戶齊參與 垃圾分類推廣進行時
來自鸕鳥山溝溝村的盛妙林從2003年便開始經營農家樂“臨溪旅棧”,也目睹了鸕鳥農家樂10余年的發展變遷。
“最初,農家樂產業就是從我們這一帶開始興盛起來的,農家樂現在是村里幾乎所有農戶的最主要收入來源。”盛妙林告訴記者,從最初粗放式的管理、經營方式到現在民宿、農家樂精品化的發展趨勢,環境衛生始終是與服務質量、客源流量息息相關的重要因素。
“如果我是游客,那我一定會選擇整體環境干凈衛生的農家樂或者民宿去住宿、吃飯。所以,民宿農家樂給人的第一印象要好的話,就必須做好衛生保潔、垃圾分類這些工作。”盛妙林說。
作為去年7月正式成立的山溝溝農家樂協會的首任會長,盛妙林主動擔當起了在村里眾多農家樂經營戶當中推廣垃圾分類的任務。目前,農家樂協會才運行了半年多的時間,許多條例規范仍處在調整完善過程中,因此,盛妙林也在不斷摸索著長效落實垃圾分類工作的新方法。
“目前,我們有一套相對可行的制度來管理各家經營戶的垃圾分類落實情況。我們先發動各家各戶做好自家的垃圾分類與環境衛生,在此基礎之上組建由經營戶組成的隊伍,定期對各家農家樂的垃圾分類工作進行檢查,匯總分類落實情況。對于垃圾分類執行較好的戶主,我們會給與清潔用品等實物獎勵;分類較差的戶主則由協會出面進行監督整改,如果多次整改不到位則會處以相應懲罰,情形嚴重的甚至會禁止他參與后續的協會活動。”據盛妙林介紹,未來,協會還將與山溝溝村開展進一步的合作,通過村委會與協會之間的溝通與資源共享進一步完善垃圾分類考評制度,提升農家樂經營戶們的垃圾分類意識與參與積極性。
全面提升
構建垃圾分類
新格局
加大宣教力度,動員深度參與
后續,鸕鳥鎮將持續開展以授課式集中宣教、庭院式宣教、月度回訪宣教等常態化宣教活動,組織宣講員、黨群志愿者、美麗監督員、家庭婦女、收運人員等骨干群體深入宣傳垃圾分類的方法技巧,特別是在農家樂集中區塊加大動態巡查力度,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正確率。
同時采用“紅黑榜”、積分激勵等舉措,獎勵先進、鞭策后進,調動起每家每戶,營造全民參與氛圍,實現“垃圾不落地”目標,為形成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的完整鏈條提供堅實的群眾基礎。
擴大購買服務,實現多方共贏
在前期試點引進第三方企業一體經營管理的基礎上,鸕鳥鎮將進一步加大公共服務購買力度,將公司化運作范圍擴大到物業保潔、垃圾分類、運輸一體化等內容,形成一套集宣傳、分揀、運輸、處置于一體可操作性強的運行體系。
在作業層面,建立垃圾分類智慧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垃圾收運、去向和處置的全程監管。在農戶層面建立“農戶分類檔案和積分系統”,記錄分類行為。在政府層面,實時全面量化數據,可視化展現分類減量效果。通過以上舉措達成為企業帶來利潤,讓居民得到實惠的目的,同時彌補政府統管的弊端的目的,力爭實現三方共贏。
強化資源支撐,升級長效管理
通過更新垃圾清運車輛和源頭分類設施,鸕鳥鎮及時將農戶分類后垃圾進行收納轉運,添設垃圾中轉站資源化處置設備,著力提高對濕垃圾的處置能力。
進一步做好大型垃圾桶的“撤路入巷”工作,減少垃圾未分類直接入桶的情況。加快建立監督機制,組織相關部門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情況進行督查和考核,將該項工作納入屬地村年終考核內容,考核情況與評先評優、資金補助相掛鉤。同時加強對服務企業的監管力度,成效不明顯的予以清退。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