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讓百姓徜徉在綠色中

——訪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鄉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王香春

發布時間:2019-03-25 12:36:30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 亢舒

  綠道是以自然要素為依托和構成基礎,串聯城鄉游憩、休閑等綠色開敞空間和歷史文化保護地,以休閑、游憩、健身為主,兼具市民綠色出行、生物遷徙、歷史文化傳承保護等功能的廊道。近年來,綠道在我國一些地區和城市取得了長足發展。我國綠道發展的現狀如何?發展綠道有哪些意義?綠道的發展將如何完善?對此,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鄉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王香春。

  記者:我國綠道建設的現狀是怎樣的?

  王香春:2011年前后,廣東省的綠道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福建、江蘇、北京、上海等省份紛紛借鑒廣東省經驗,開展綠道規劃建設。特別是住建部2016年印發《綠道規劃設計導則》之后,全國各地掀起了綠道建設的熱潮。迄今,全國31個省(市、區)均已開展綠道規劃和建設工作。除西藏外,其他省(市、區)均已開始全面推進綠道規劃建設。隨著綠道建設實踐的總結提升,我國綠道逐漸由省域層面向城市層面、社區層面發展,綠道建設逐漸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縣、鄉等延伸。

  記者:我國綠道的發展有哪些特色?

  王香春:在實踐過程中,不少地區將綠道作為一種優化城鄉發展格局的策略與手段,積極與相關規劃進行銜接與協調,創新完善綠道規劃編制流程與內容。例如,成都市于2010年啟動綠道建設,2017年又編制了新一輪的天府綠道規劃,規劃總長1.69萬公里的市域三級綠道體系。

  因地制宜是我國綠道建設的一個基本原則,也是一條重要經驗。各地綠道選線首先立足本地資源條件,突出地域特色,重點落腳“三環四沿”:環湖、環山、環景(區),沿河、沿路、沿線、沿岸,實施干擾最小、成本最低的環境友好型建設。綠道建設依托自然山水資源,助力生態保護與修復,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親近自然、休閑游憩、健身康體等生態產品供給。浙江最早在省級綠道網絡規劃中設計旅游精品線路,以山水為基,人文為魂,特色為本,現已建成多條精品綠道。如杭州三江兩岸綠道、淳安千島湖綠道等。

  綠道建設依托濱岸、林帶等線性元素,優化土地資源利用。如深圳依托原特區“二線關”巡邏道建成特區管理線綠道,依托原廣深高速公路隔音防護林帶建成福榮都市綠道。

  綠道建設還注重因形就勢,實現多功能疊加復合。綠道建設與道路防護、濱水岸線建設、水環境綜合治理、通風廊道建設、生態網絡連通等相關工程相結合,實現生態保護與修復、環境美化、休閑游憩、科普教育、物種保護等多功能復合,一舉多得、經濟高效。如廣州東壕涌綠道建設結合水系生態修復,將因開發建設被埋入地下的河涌恢復為露天河涌,既提升了城市“海綿”功能,又成為市民親水休閑的好去處。廈門海滄綠道結合城市“雙修”,修復自然山體,串聯綠地、海滄CBD及社區,為市民提供親近自然、享受慢生活的途徑。

  記者:綠道建設意義何在?

  王香春:綠道網絡作為線性土地的多用途高效利用方式,對于優化空間格局、促進城鄉統籌、集約土地利用、完善民生服務具有重要意義。綠道參與構建聯通城鄉的生態網絡,有效協調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綠道連接分散的生態斑塊,提升生態連通性和“海綿”功能,還可發揮固土保水、凈化空氣、緩解熱島效應等生態功能,并為生物提供棲息地及遷徙廊道。綠道優化美化城鄉環境,綠道及其配套驛站為群眾提供親近自然、享受優美生態環境的途徑與場所,能有效提升人們對本地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的認知,有利于傳播生態環保理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此外,綠道建設是促進城鎮轉型發展的優良載體。綠道是城鎮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綠道串聯不同類型的綠色空間,有利于優化綠地空間結構,完善城鎮生態功能并提升環境宜居性。綠道建設還是加強城鄉統籌、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綠道溝通城鄉,串聯沿線風景名勝、歷史文化遺址遺存等旅游資源,促進鄉村旅游服務、特色產品生產開發、有機農業發展等,能夠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實現鄉村產業經濟轉型發展。

  記者:未來我國綠道發展還應從哪些方面著手繼續完善?

  王香春:針對當前我國綠道發展尚存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改進完善:

  ——強化國家標準指引,切實規范綠道建設。住建部于2016年9月份印發首部國家級導則《綠道規劃設計導則》,明確我國綠道規劃建設的基本原則、內涵、要求等,指明了我國綠道的發展方向。即將發布的行業標準《城鎮綠道工程技術標準》在《導則》的基礎上總結各地實踐經驗,提出了綠道建設的最低控制性指標。

  ——基于多規合一的規劃引領,保障綠道用地來源。宜在新城規劃及舊城更新中前瞻性考慮綠道的空間布局,鼓勵綠道網、水網、林網、路網等多網合一,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綠色出行、娛樂康體、休閑旅游等多功能網絡的同步構建,發揮生態、社會、經濟綜合效益。

  ——增量提質并重,發揮綠道復合功能。堅持因地制宜、生態優先,優化綠道網絡布局及配套設施建設。同時繼續加強綠道與道路防護、濱水岸線建設、水環境綜合治理、通風廊道建設、生態網絡連通等相關工程的結合、協調、銜接,提升生態環保、歷史文化保護與發展、旅游產業促進等方面的綜合功能。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持續完善建管運維。應建立健全涵蓋綠道建設、管理、運營、維護、提升全過程的長效機制,明確責任與職能分工,保障綠道高質量建設、高品質運維和高效利用。

  ——加強宣傳教育,鼓勵社會共建共管共享。如以綠道為載體,開展公益培訓、志愿者服務、自然觀察、科普教育、地域文化展示等活動,讓群眾參與綠道管養、享受綠道帶來的福祉、增強生態環保意識,持續引領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

標簽:休閑;城鄉;串聯;遷徙;生態;建設;規劃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