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2點半,海曙區水岸心境小區北門口的垃圾桶集中收運點來了一輛環衛“其他垃圾”收運車輛。車上下來的兩位環衛工人先細心地在車尾地上鋪了地墊,防止垃圾清運過程中的“跑冒滴漏”,接著打開車尾后蓋,將路邊的黑色垃圾桶兩個兩個地推送到車尾,再通過機械操作完成桶內垃圾的清倒。
僅十來分鐘,由物業堆放在門口的黑色垃圾桶全部清倒完畢,環衛車輛接著又開往下一個小區收運。據介紹,一輛環衛車可收運60桶垃圾,滿車后開到雙楊垃圾中轉站,經過中轉站“打包”,最終運往垃圾焚燒廠。
“這已經是‘其他垃圾’收運車第二次來我們小區收垃圾了,‘廚余垃圾’收運車一會也要來,也是一天兩趟。”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說。據海曙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3月14日起,海曙區在全市范圍內率先啟動中心城區居民小區垃圾分類二次收運工作,目前已實現中心城區8個街道全覆蓋,本月底前還將擴大收運范圍至石碶街道。“目前清晨收運垃圾的車輛已基本實現‘公交化’:定時定點分類收運垃圾,接下來,下午的兩趟垃圾收運車在線路規劃和優化完成后也將逐步實現‘公交化’。”
“現在小區里垃圾停留時間少了,垃圾桶太滿導致桶旁亂堆垃圾包現象很少看到,小區環境比以前更好了。”小區居民姜輝滿意地對記者表示。
開展垃圾分類二次清運工作,旨在減少垃圾長時間停留對小區環境的負面影響。海曙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車隊隊長戴正國介紹,此次二次收運工作還將原先94個自己負責“其他垃圾”清運的小區也納入了環衛收運范疇,既減輕了居民小區垃圾清運負擔,又確保了垃圾收運標準統一、規范有序。目前,垃圾分類二次收運工作點位分別為:“廚余垃圾”點位251個,核定2552桶;“其他垃圾”點位411個,核定5693桶。
為保障垃圾二次收運質量和效果,海曙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每天配置了36名駕駛員和32名操作工,同時積極與街道社區對接確定收運點位,進行優化細分,形成合理高效的收運線路。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