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時代,麗水以生態的后發優勢,推動著“兩山”的創新實踐。為助力麗水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麗水不斷加強環境資源審判,以司法審判打擊生態環境犯罪,保護麗水的山常青、水常綠。
2018年,全市“三合一”環境資源審判機構全覆蓋,環境資源巡回審判點在全市生態環境重點保護區和4A級以上景區全覆蓋,涉案調撤率達90.3%。積極推進環境公益訴訟,2018年全市法院受案數占全省的61.6%,在全省首次對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作出“勞務代償”判決,并發出全省首份刑附民公益訴訟案件“行業禁止令”,為麗水高質量綠色發展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和保障。
成績來源于背后的努力,在司法助力“兩山實踐”的路上,麗水法院一直上下同欲、敢闖敢為,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創新制度體系。
建立專業審判體系,筑起司法“防護林”。審判機構專業化,現全市法院均已設立專門審理涉環境資源案件的審判團隊或審判小組。審判機制規范化,將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納入全市法院工作目標考核范圍。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綜合審判團隊環境資源案件受案范圍的規定(試行)》,統一審理口徑。審判隊伍精英化,組織環境司法業務培訓,進一步促進審判人員“法律+環保”復合能力的提升。此外,還建立專家智庫,逐步拓展環境專家參與環境司法的途徑。
打造特色辦案模式,下好美麗“審判棋”。依法審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2018年,全市集中審理環境資源民事、刑事、行政案件776件,受理環境資源類公益訴訟案件53件,占全省61.6%,促進司法審判對環境資源的能動保護。其中景寧法院審結全省首例檢察院提起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青田法院在眾鑫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等非法排放含重金屬廢水污染環境案件中,發出全省首份刑附民公益訴訟案件“行業禁止令”,受到生態環境部發文表揚并將該案列為典型案件。
貫徹修復性司法理念,撐起生態“保護傘”。全市法院已單獨或聯合相關部門設立13個生態修復基地,被告人在基地內補植特定種類、數量的樹木,或購買特定種類、數量的魚苗在特定流域、時期投放。此外,麗水中院判決全省首例“勞務代償”案件,以提供444個小時的勞動代替經濟賠償。我市還探索設立生態修復專項基金,出臺《環境保護禁止令實施辦法(試行)》,對正在發生且需要立即制止的緊急環境違法行為,利害關系人可以向法院申請環境保護禁止令。
“破解執行難”顯成效
2018年,是人民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的決勝年、關鍵年。要解決“老問題”,就要有“新思路”,找到“新辦法”。為攻克這一全國性難題,麗水中院整合中院和蓮都法院執行力量,通過統一立案、統一查控、統一分流等,構建起市區一體、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集約管理、規范高效的“市區執行一體化”工作體系新模式。
一年來,麗水中院多措并舉,強化執行措施運用,大財產查控力度,織密防范規避債務法網,讓“老賴”無處遁形。
據統計,2018年,全市累計凍結款項6.5億元、查封房產3381處、車輛4396輛;嚴懲規避、抗拒執行行為,持續擠壓失信被執行人活動空間,依法限制高消費54073人、限制出境11078人、罰款308.8萬元、司法拘留1042人。與公安、檢察聯合出臺依法嚴厲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違法犯罪行為通告,引導申請執行人加大拒執罪自訴力度,共受理一審拒執案件19件,判處罪犯19人。
一年來,“破解執行難”的創新機制,在實踐中逐漸走向成熟。通過中院執行專區共立市、區兩級執行案件3916件,執結案件到位標的48252.6萬元,案件從立案、查控至分流縮短為10天,簡易案件執結效率平均提速60%,該項機制入選全省十大執行創新機制。引入16名公證人員參與執行司法輔助事務,共完成案件線上查控3938件,協助完成程序終結案件706件,正在辦理281件,司法部律公司肯定該機制獨樹一幟。
此外,通過部署“破難決戰 百日攻堅”,兩級法院同步開展 “春雷”“風暴”“秋風”等專項執行行動,凝心聚力,重拳出擊,亮劍懲治“失信被執行人”。
不僅市中院本級的執行工作成績斐然,基層院也涌現出不少執行工作的亮點。云和法院“全國首創限駕令”入選浙江法院十項執行創新機制,推出的“限駕令”APP在省高院舉辦的信息化應用“小創造、微創新”大賽中榮獲“十大微創新項目”。2018年8月31日,麗水中院決定在全市推廣使用“限駕令”。遂昌法院率先探索建立全科網格員協助執行工作機制。蓮都法院建立全國首個影院“映前”曝光老賴機制。縉云“有效剔除虛假租賃案例”——《執行“案中案”》在央視《法治天下》欄目播放,該案作為浙江省唯一案例入選了“全國法院十大執行案例”。
多措并舉之下,2018年,全市法院受理執行案件35104件,執結32693件,同比分別上升8.22%和0.28%;執行到位金額31.1億元,同比上升1.26%。2019年,麗水中院將鞏固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成果,開展執行強制力建設年活動,堅決破除影響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的最后一道藩籬。
“法院文化建設”有特色
走進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特色鮮明的麗法文化撲面而來,每一個角落里都散發著文化的氣息,司法的光芒。
秉承“明法、慎法、善法、麗法”的院訓,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將最好的場所讓予群眾,法治文化統領訴服功能”理念為指導,在對訴訟服務中心進行改造升級時,便將中國傳統法治文化與麗水山水人文特色融入其中,將文化建設與服務提升相結合,成功打造了全國首家法治文化禮堂。
寓意法德光輝像太陽一樣普照大地的“法德光芒”大型銅質浮雕,讓每一個走進麗法的人,都心懷肅穆,敬畏法律;長達80余米的中華法治文化長廊,既展現了5000年中華法治文明的輝煌歷程,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一山一水兩塊浮雕,蘊含“執法如山、公平如水”的法治理念……法治氛圍的營造,潤物于無聲,使法治文化真正成為凝聚人心、鼓舞干勁、激發熱情的內在動力,成為全體干警共同追求的精神家園。
如今,新落成的訴訟服務中心不僅成為了全院法官、干警的“進修地”,更是全市人民的法治學習教育基地。在文化的熏陶下,麗水市中院的訴訟服務理念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服務態度進一步優化,把文化的種子澆灌出了行動的枝丫,讓每一位走進這里的群眾都能感受到司法的關懷、麗法的溫暖!
忠誠的背后是信仰,信仰的建立靠文化。作為麗水人民的忠誠衛士,麗法人將文化建設視為干部思想的“橋頭堡”,躬耕不遺,聚力而為,把法院文化建設的這張藍圖一繪到底。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十年堅守,麗水中院不忘初心,通過黨建文化工程、法治文化工程、匠心文化工程、廉潔文化工程、青年文化工程這“五大工程”,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行之有效的文化建設之路。
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清正廉潔、執法公正的法官隊伍,麗水中院在一次次的攻堅中、一場場的硬仗里,贏得了群眾的尊重和掌聲!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