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2018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共完成造林707.4萬公頃,森林撫育851.9萬公頃,治理退化草原666萬公頃以上,新增公路綠化里程7.9萬公里,新增“國家森林城市”29個。各地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形成了全社會參與國土綠化的濃厚氛圍。
又是三春植樹時,春季造林須注意哪些問題?又有哪些樹種適宜這個季節栽種呢?
荒山造林,鄉土樹種是首選
根據荒山不同的立地條件、各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及在不同立地類型的生長表現,須考慮樹種抗性及來源、勞力、資金條件等因素,本著適地適樹和優先選用優良鄉土樹種的原則,科學調研選擇荒山綠化樹種,盡量避免“南樹北植”或“北樹南植”。
一般而言,宜林荒地大多干旱瘠薄,因此樹種應選擇耐瘠薄,抗干旱的苗木。苗木一般選擇1至2年生,如側柏最好使用容器苗,高度25厘米以上;刺槐地徑1厘米以上;核桃地徑1.5厘米以上。一般來說,陰坡育苗陰坡栽,陽坡育苗陽坡栽,這樣做不僅可以減少運輸損耗,而且能夠保證苗木適應當地氣候環境,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的抗性,樹苗成活率就高。
講技術,植苗后澆一碗“保命水”
植樹節前后,許多單位會組織人員上山植樹。浩浩蕩蕩的隊伍,大大增強了綠化荒山的力量。殊不知,在植樹前,須有相應的培訓,也就是說植樹是個技術活,不能草草埋下樹根了事。尤其是在土地貧瘠、海拔高、降水少的地方,更要有講究。
植樹的成活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起苗和栽植,起苗要求不傷根,離土移栽的苗根應沾泥漿,保證苗栽植前根不干、不傷,栽植時坑內要使根放展,坑內土填好后踩實。每坑植苗后澆一碗“保命水”,水滲后散一層虛土,并用草或石塊覆坑面,減少水分蒸發。根據山區土層淺薄、含水量低的特點,造林季節選擇以春季、冬季、雨季為主,嚴格遵循“三不栽”,即“雨不透不栽,天不連陰不栽,雨過天晴不栽”。冬春季節栽培苗木,最好在根部蘸上泥漿。
大江南北,適宜栽種樹種各異
松樹是南北各地荒山造林的首選。如分布于華北、西北的油松、樟子松、黑松、白皮松和赤松,分布于華中的馬尾松、黃山松、高山松,分布于秦巴山區的巴山松、臺灣松和北美短葉松,分布于川滇地區的云南松、思茅松以及華中華南引種的濕地松、火炬松等,都是我國荒山造林的主要樹種。松樹耐寒耐旱,樹木堅固,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由于其樹姿雄偉、蒼勁,樹體高大、長壽,還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是我國諸多景區不可或缺的樹種。
此外,柏樹在我國分布也極廣,北起內蒙古、吉林,南至廣東及廣西北部,人工栽培范圍遍及全國,是優良的荒山和園林綠化樹種。楊樹是長江流域平原湖區綠化的主要樹種之一,因耐濕、適應性強,適宜在堤岸、洲灘種植。銀杏樹是樹中的老壽星,具有觀賞、經濟、藥用等價值,一次栽植長期受益。銀杏喜光,應選擇坡度不大的陽坡為造林地,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但以上層厚、土壤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為佳。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