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污水橫流、噪聲不絕于耳……”這是人們對于建筑垃圾消納場所的第一印象。確實,幾年前桐鄉市建筑垃圾消納場所仍處于較落后的狀態,仿佛一塊傷疤,阻礙著城市品位的提升。
隨著桐鄉市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建筑業也同時快速發展,如何更好處理日益增多的建筑(裝修)垃圾,成了桐鄉市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據桐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行政許可科科長潘國榮介紹,2015年,桐鄉市啟動了《桐鄉市建筑(裝修)垃圾分類處置及再生利用試點方案》,率先在市區實行建筑(裝修)垃圾分類,摒棄原有的建筑(裝修)垃圾填埋消納的方式,在市區建立3處建筑(裝修)垃圾中轉站。市民將建筑(裝修)垃圾傾倒在中轉站進行初步分類,繼而由轉運公司轉運至分類企業。
“建筑(裝修)垃圾得到了分類處理,然而初期建立的中轉站因用地性質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并不十分成熟。以石門路中轉站為例,原石門路中轉站位于眾善小區南側,用地性質為非建設用地,場地內無法硬化,面積又小,降塵防污設施設備不完善,中轉站與居民區僅一路之隔,因塵土飛揚多次被附近居民舉報。”潘國榮坦言。
針對石門路中轉站存在的諸多問題,桐鄉經濟開發區(高橋街道)十分重視,展開多次調研,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最終確定了石門路中轉站遷建改造提升方案。“今年初,石門路中轉站遷建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并交付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管理。如今,一個全新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石門路中轉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潘國榮說。
據悉,首先,新石門路中轉站用地性質為建設用地,場地內部及進出路面全部硬化,配備管理用房,做到標準化管理;其次,該中轉站配備4座高路燈、2座LED強光路燈、3處監控攝像頭,讓夜間違法偷倒亂倒行為無處遁形;再次,中轉站內設置了完善的降塵防護設施,圍墻上方安裝噴霧降塵管道,圍墻內側安裝高壓噴水管,場地內部排水溝全覆蓋,將揚塵、污水等污染降到最低;最后,該中轉站還配備了先進的門禁管理系統,自動識別車牌,每車垃圾來源明晰,確保責任層層落實。
“目前,桐鄉市有二環北路、石門路兩座標準化中轉站,其他有條件的各鎮(街道)也正在逐步建立建筑(裝修)垃圾中轉站,下一步將對全市建筑(裝修)垃圾開展集中處理和分類利用,進一步助推我市打好城市品質提升攻堅行動。”潘國榮表示,告別“臟、亂、差”的建筑(裝修)垃圾中轉站,綠樹環抱、設施先進,車輛有序出入、文明傾倒,成了從城市傷疤逐漸轉型成為助推城市品位提升的一個亮點窗口。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