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嚴古道
一頭連接著過去,一頭承接著未來,位于娘嶺塢的唐代古驛道歷來是杭州到嚴州的陸路官道。它從富陽新登過白峰領,到閬苑,出閬苑再到麻蓬,過金村渡口即可到舊縣,從舊縣沿娘嶺塢古道一直可以到達嚴州府梅城,也可以到達富春江嚴子陵釣臺。
這樣的地理位置,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清咸豐十六年(1860),太平軍侍王李世賢于建德大敗清軍,后經此道攻打桐廬。1927年,國民革命軍東路軍從建德繞道經娘嶺塢古驛道抵桐廬,力奪北伐戰爭桐廬戰役之大捷。
時光荏苒,古驛道的一部分已化為了鴻儒村寬闊的新路,連接著東西往來;從娘嶺塢水庫的右側入口而上,沿古驛道依然可以通達至幾戶大山里的人家;再往里,荒草漸盛,只依稀可見當年的石階鋪就其間。
要說娘嶺塢的由來,其中還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孝義故事。
母子自庵堂相認后,母親并未隨兒返家,安享富貴,而是執意修行。兒子無奈,只能修庵求神,在庵堂貢養娘親,直到母親天年終絕。此后,兒子年年來哭寄亡靈,悲聲扣人心弦。當地人感其孝心,將庵堂所在山嶺稱為娘嶺,娘嶺下的山塢稱為娘嶺塢。
故事之外的娘嶺塢,曾多蕭瑟。娘嶺塢上有萬畝坡地,大旱之年只能向陳十四娘娘菩薩求助。因山上多種玉米(當地方言“六谷”),于是陳十四娘娘也被尊為六谷娘娘。
現實中的娘嶺塢,由鄱陽塢、皂金塢、梨樹塢、東蓬塢等七座綠塢環繞而成,深深淺淺的綠色鋪陳眼前,清涼的山風夾雜著植物特有的清香。層巒疊翠中,間或有幾幢房屋若隱若現。
有考證資料顯示,元代黃公望的名篇《富春大嶺圖》描繪的正是從舊縣西武山至娘嶺塢一帶的秀麗風光。《富春大嶺圖》上的落款、題跋諸多線索,直指桐廬。而圖中所繪“山勢高峻,依山傍水,古路和棧道蜿蜒曲折”的獨特地貌,非舊縣娘嶺塢一帶莫屬。
這條古道不僅串聯起了娘嶺塢水庫和竹海大道,更為通娘嶺塢山莊、華誼園、大山初里、未遲等一批精品民宿帶來了發展的契機。
2007年初夏,鴻儒村村民在娘嶺塢水庫附近建起了第一幢瓦房,并將它命名為娘嶺塢山莊,經營農家樂。數年的發展,娘嶺塢山莊已建成集旅游、觀光、休閑、餐飲、住宿于一體三星級綜合性農家樂。
至此,舊縣街道打開了民宿發展的通道。2018年,《向往的生活》熱播讓舊縣一下子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網紅”,蜂擁而至的游客絡繹不絕,為這個原本沉寂的鄉鎮帶來了活力與生機。
建在山水秘境中的未遲,是第一批入駐的精品民宿。沿著盤山公路一路蜿蜒,幾棟主樓就坐落在半山腰上,位置絕佳,可以邊泡湯邊俯瞰有著“最美夜景村”之稱的合嶺村全景。
沿著合嶺水庫的民宿,占據了絕佳的地理位置,將水庫美景盡收眼底。
而今的杭嚴古道已成為了徒步登山愛好者的聚集地,這條長約9公里的古道褪去了歷史的滄桑,昔日的馬幫結隊馱運、挑夫往來不息的場景已不再,但在蜿蜒的山徑與掩映的小道中還能感受往日的輝煌。
大源溪濱江步道
“淙淙流水繞村西,楊柳陰中好聽鸝。鼓吹詩腸動詩興,綠苔掃罷夕陽低。”這是清代的詩人李景瀚眼中的大源溪,在當地人的眼中,這是一條溫柔又美麗的母親河。
大源溪又名甘溪,因位于大源山峽谷中,故此得名。大源山集雨面積103.57平方公里,因有大源、小源與鳳源(又稱下附源)三條水源,又名三源。
三條溪流曲曲折折,最終都匯入大源溪,在肖嶺村形成了一個大轉彎,便向雷塢、翙崗而去。正處在大源溪瓶頸口的肖嶺村,曾是受洪災最為嚴重的地方。在明代以前,無人居住。明洪武九年(1376),肖嶺吳氏的第一世祖吳希南遷居肖嶺(蟠龍),遂繁衍成族。
在這條流經歷史的河流中,而今多了一條依山傍水的游步道,這就是大源溪濱江步道。
大源溪濱江步道是貫穿鳳川街道東部的翙崗、三鑫兩個村,全長2公里的花崗巖石板材質健身步道,總投資1000萬元,游步道配有燈光、墻繪。
這一段路彎彎曲曲,風景優美,無車輛通行,適宜健身休閑,因此這一段路也成為了鳳川人飯后周末的休閑之所。
2016年,千人健身走活動在此舉行,千余名參賽者以飽滿的熱情沿著大源溪行進,他們時而像一條舞動的龍,激情昂揚,奮步向前,時而如同一條紐帶,以最親自自然的方式,體驗大源溪的魅力所在。
2018年,在這條游步道上又舉辦了百人休閑慢跑活動,參賽者在這條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游步道上一邊鍛煉心肺功能,一邊徜徉在藍天與溪景交織的澄明之境中,好不愜意。
傳說游步道這一帶正是鳳凰起飛的地方,也是翙崗村古村落的重要地段,故也稱翙崗古風養生帶。
翙崗,源起東漢,三國吳大帝孫權之祖錯擇塋地于此,得名悔崗。元末,約在1342—1345年,劉基(字伯溫,明代政治家、文學家,1311—1375)寓居悔崗,認為此地形如一只待飛的鳳凰,將之改為“翙崗”,并題寫“鳳翙高崗”匾額。
南靠龍門山脈,東臨大源溪,西北為丘陵緩坡,距富春江4公里。翙崗老街有古民居70幢,建筑面積1.6萬余平方米,大多建于清代。
翙崗自古就是商貿集散地,三進會館“客保廳”便是商客們集資所建。村中以忠孝傳家,重農桑、精商貿,具有海納百川、重客交友的風俗。
而今的翙崗不復商貿興盛的模樣,卻成為了游客趨之若鶩的地方。翙崗老街將清代的建筑完好地保存了下來,白墻黛瓦中訴說著不為人知的故事與傳說。
九龍綠道
七彩百合基地、鳳凰谷漂流、燦紅拓展基地、水果采摘園、呱呱叫歡樂農場……有這樣一個新晉網紅打卡地,在妙筆小鎮分水,那里以山水景致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叫做九龍綠道。
九龍綠道,位于分水鎮南部,貫穿新龍、武盛、天英、里湖、儒橋、大路等六個村,沿途設置4個驛站,全長15.8公里,總投資一億元以上。整條綠道依山傍水,主要由彩色混凝土段、鵝卵石段(藝術段)、木棧道段、石板路段等多種路面組成。
九龍綠道名取自歷史名山——九龍山。九龍山座落在分水武盛村縣東自然村,縣東村在分水城中偏南,東北面連玉泉村,西面接縣西村,南面有大片寬廣的田地,從西向東流的前溪穿村而過,南面是群峰起伏的山巒。九龍山為縣東主要山脈。
九龍山在城南四里,山下有仰止亭,山上有九龍寺雎陽廟,是為紀念唐代張巡抵抗安祿山叛軍殉國而建。張巡堅守雎陽(今河南商丘),與太守許遠共同作戰,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堅守數月而不屈,雎陽失守后遭殺害。唐肅宗因李翰疏請追贈其事,在全國各地建雎陽廟。分水人王禹鏊謀作,王高捐山建廟。從山腳蜿蜒曲折而上有四百多石階,廟中香火殊盛。道光時典史亢澄在廟后增建“環翠軒”,為登臨者憩息之所。
九龍綠道途徑范蠡隱居地、九龍寺、制筆之鄉發源地等歷史人文資源,通過綠道有機串聯,移步換景,別有洞天,與05省道形成旅游環線,帶動沿線各村鄉村旅游發展、催生民宿產業,形成分水首個國家3A范蠡休閑養生區。
大路村位于九龍綠道的中心地帶,豐收季節的大路村處處是一幅“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一片蛙聲”的景象。秋意濃郁,薄霧輕紗似的籠罩著大地,陣陣秋風吹落片片樹葉。漫步走在田間地頭,只見田野里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含羞垂下,農民秋收的喜悅和笑聲,為整個忙碌的秋季增添了一道色彩。
一粒粒飽滿的稻谷,一片片金燦燦的稻田,一縷縷若有似無的稻香,都在訴說著豐收的喜悅。
在九龍綠道上舉辦的520愛情跑、千人慢跑等休閑健身活動還吸引了中央電視臺、旅游衛視、浙江電視臺、杭州電視臺、網易、搜狐等多家媒體爭相宣傳報道。
蘆茨灣慢生活綠道
慢是放松的心境與舒展的身體,漫是漫山遍野的蔥蘢與怒放,曼是帶有風情與民俗的韻味,慢生活體驗區正是這樣一個小隱隱于野的世外桃源。
理想中的慢生活是邁著休閑的步子,深情地呼吸綠色的氣息,是騎行其間,穿行在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感受風的呼吸;是閑坐于綠道旁,讓一縷微風將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煩惱一一滌盡。
這些理想中生活的方式,在蘆茨灣慢生活綠道上一一變成了現實。
蘆茨灣慢生活綠道坐落于蘆茨灣,與國家AAAA級景區嚴子陵釣臺隔江相望,為進一步豐富富春江(蘆茨)鄉村慢生活體驗區的旅游資源,加快推進風景桐廬建設,富春江鎮于2013年投資建設蘆茨灣慢生活綠道,由富春江水電站至蘆茨灣,向東至白云源,向南至嚴陵塢,共18.3公里,利用原有道路拓寬和沿蘆茨灣江邊架設棧橋,沿線布置游步道、景觀節點和各級驛站。
這樣一條綠道,倚著悠悠江水,與帶有嚴先生的氣節與風骨的釣魚臺隔江相望,這樣一條綠道鋪襯著富春江水電站的宏偉雄壯,這樣一條綠道,將白云源、蘆茨溪、嚴陵塢串聯成線,為沿途的村莊帶來了生氣。
夏日的蘆茨溪,一幅熱鬧喧囂的模樣。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來,或一家三口,或成群結隊,為溪中的天然浴場平添了些許人氣。潺潺的溪流在新筑起的石壩上瀉下一道道白練似的瀑布,將流速緩慢的溪水點綴得波瀾壯闊。碧色的河水像絲帶、似錦紗,映以婆娑樹影,綴之草木芳華,任誰,都會沉醉其中。
近幾年,蘆茨的民宿聲名鵲起,有高端大氣的綠廬驛,也有性價比超高的岸邊農家,綠水青山成為了蘆茨人的“金山銀山”。地道的山珍與舒適的住宿環境讓諸多游客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蘆茨老街也是游客必不可少的觀景點。在一片青山綠水的包裹之中,像一幅清幽的畫卷,緩緩展開。
老街位于村中心,全長不足二百米,青石條交叉鋪就巷道,微黃锃亮,泛著淡淡的幽光。老街兩旁,相互依偎著一座座氣勢恢弘的明清建筑,大多為兩層的瓦房,青磚黛瓦,平仄有致地排列,泛散著古老的氣息。
老街曾經甚是繁華,村中古道往南連著浦江、義烏,往北通往桐廬、杭州,是南來北住的必經之路。尤其在重陽節期間,往來過客就達數萬人之多。街上的地攤要從橋邊延伸至街末,南北貨源、生資鐵器、木制用具,應有盡有。也有賣梨膏糖的,有磨剪刀菜刀的,有爆苞米花的,還有挑擔剪頭發的,這些聲調各異的吆喝聲,如山歌般飄蕩在整個村莊。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