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代表委員熱議共抓長江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加減乘除護航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19-03-08 14:24:15 來源:法制日報 記者 劉志月 《法制與新聞》記者 何正鑫

  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重大命題,需要我們以強烈的‘答題’意識,以堅決堅定的行動力,用奮斗和實干來科學作答、全面作答。”3月6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蔣超良說。
  3月6日上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湖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繼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蔣超良認為,回答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要在政治上強化答題意識、在落實中增強解題能力、在擔當中展現答卷成績,“生態優先要一寸不讓,綠色發展的積極性也要半分不松”。
  連日來,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再次成為湖北代表團和住鄂全國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
  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代表委員們說,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需要進一步做好“加減乘除”,加的是綠色發展思想,乘的是齊抓共管系統治理,減、除的則是一切與生態環境相違背的人類活動。
  做足“減法”
  2月27日至28日,首起長江非法采砂涉黑命案在湖北荊州洪湖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為爭奪地盤,長江非法采砂團伙在江面駕駛快艇持械對撞,沖突致1人死亡。
  長江上非法采砂涉黑團伙被打掉,是荊州突出推進長江大保護重點、堅持做“減法”的成果之一。
  荊州肩負著長江大保護的重大責任:8個縣市區全部臨長江,轄區內長江岸線長達483公里,占整個湖北段的45.6%。
  全國人大代表、荊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崔永輝直言,推進長江大保護,荊州基礎差、任務重、治理難度大、投入能力不足。
  “我們首先對‘重點’出重拳、出重招、強震懾,嚴厲打擊非法采砂、非法碼頭、非法排污、非法捕撈,清理沿江化工企業、排污企業、高耗能企業等。”崔永輝說。
  作為長江中下游的起點之城、三峽工程所在地,呵護綠意長江,宜昌也做足了“減法”。
  “化工產業是宜昌的支柱產業,但我們仍強力推進沿江134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關停化工企業累計達30家,不斷推動化工產業向高端化、精細化、循環化、綠色化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宜昌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家勝說。
  在張家勝看來,宜昌發展的“顏色”直接影響著長江生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機遇、不是包袱,是必答題、不是選擇題,長痛不如短痛,早轉早主動,不轉最被動。
  “發展和生態任何一條底線都丟不得、丟不起,既要堅持以第一力度抓好第一要務,又要在生態保護上動真格、出實招,推動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良性互動,實現‘發展’與‘美麗’共生共贏。”張家勝認為。
  做實“加法”
  不搞大開發,不是不搞開發,而是搞什么樣的開發、怎樣搞開發。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這個“辯證法”,湖北省依江而建的黃石市將其演繹得很精彩。
  近年來,黃石始終堅持將長江大保護放在壓倒性位置,深入開展“碧水、綠岸、潔產、暢流”四大行動。
  “通過堅持整體系統觀念推進長江大保護,我們逐漸將生態劣勢轉變為生態優勢,把生態欠賬轉變為生態紅利,把污染負擔轉變為節能環保產業。”全國人大代表、黃石市市委書記董衛民說,如今,良好的生態環境變為黃石的城市名片和實力,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光灰城市”變成了真正的“山水宜居之城”。
  在董衛民看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有機統一、相輔相成,必須用辯證的眼光看待——短期來看,生態保護可能會降低經濟增速,但從長遠來看,良好的生態必然會成為經濟增長的良好助力。
  “經濟下行壓力下,人很容易動‘鋪攤子、上項目’的念頭,不顧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重走過去發展的老路,必須堅決禁止。”董衛民認為。
  如今,生態保護為黃石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紅利逐步顯現:2018年,黃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增速居湖北前列。
  做好“減法”的同時,荊州也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積極穩妥做實“加法”。
  “我們主要是著力推動‘三個升級’,即結構升級、產業升級、生產模式升級。”崔永輝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該市突破性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推動產業結構更加優化;通過抓現有企業技術改造和嚴格新項目環保準入,確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荊州是湖北省“雙水雙綠”(綠色水稻、綠色水產)種養模式示范點。“雙水雙綠”推廣已到245萬畝。
  “比如稻田養蝦,在減肥減藥的同時,單產效益增加了。原來一畝田種糧食,農民收入1000元,現在可以增加到3000元以上。”崔永輝說。
  做優“乘法”
  2017年1月,《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決定》獲高票通過,要求統籌推進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這也是地方人大出臺的首個關于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決定。
  按照決定要求,湖北正在探索推進長江綜合治理新路徑。
  呵護綠意長江,宜昌出臺了一系列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的新舉措,地方立法、綜合執法、生態補償、智慧治河等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經驗在全省推廣。
  這兩年,荊州堅持對長江大保護的責任體系進行明確劃分,確保工作落實到位。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荊州在四湖流域建了48個主要水質監測點,沿岸各縣針對每個鄉鎮建了1000多個監測點,把水污染責任劃分明確;同時,沿江6個縣市區每個縣市區出資1000萬元、市政府出資1000萬元,成立7000萬元的基金實施生態補償。
  “長江大保護是系統工程,水從這個縣流到那個縣,到底是誰的問題需要分清楚。”崔永輝說,哪個地方的污染治理工作干得好,哪個地方就多得獎勵資金;哪個地方的污染治理抓得不好,就要扣繳補償資金。
  不止沿江城市,湖北全省層面也在積極行動。
  2018年,湖北打響涉及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等方面的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實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
  如今,長江干線非法碼頭專項整治工作重心已轉入岸線修復、日常巡查機制建立、港口規劃修編等方面。長江漢江重點水域及碼頭取締現場安裝起視頻監控,實時“盯”牢現場,防止非法碼頭死灰復燃。
  談及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未來,住鄂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北省委會副主委、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龔勝生呼吁,加大對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的動態監測。
  龔勝生建議,要明確建設主體、綜合政府機構與相關科研單位,形成管理與研究的協調和統一,充分利用好現有監測資源和歷史監測數據;同時,建立長江流域環境大數據平臺,探索數據共享新模式。

標簽:長江;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湖北;化工企業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