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村變綠了、變美了。”寧夏農林科學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長蔣齊委員說。
去年6月,蔣齊在中衛市沙坡頭區考察一個移民新村,“一進村口讓人眼前一亮,綠樹成蔭,路面整潔。”蔣齊介紹,一邊是黃色沙漠,一邊卻在黃沙中長滿了茂盛的綠色植被。將麥草扎成一米見方的方格扎進沙子里,固住流動的沙丘,在麥草方格里播種草籽、樹籽,讓綠色生命扎根沙漠。沙化土地較嚴重的南山臺子,打造了16萬畝枸杞、蘋果、紅棗等生態經濟林,大漠、黃河、綠洲的美景,吸引了無數游客,成為農民致富的綠色寶藏。
蔣齊認為,生態宜居是農村產業興旺的綠色保證。這些年通過農村污染治理、廁所革命等一系列治理工程,農村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農村環境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前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比如養殖排污,“有些養雞的大村,一天的排糞量按噸記,農民錢包是鼓了,環境不能拖后腿。”
今年蔣齊專門就有機肥料方面帶來了建議,他認為,需要在提升地力上采取一定措施,使用有機肥。而推廣和鼓勵使用有機肥,需要國家在政策上給予更大的支持。“關注農村環境,就是希望綠水青山能夠永駐,讓每一代人都能看見農村的魅力。”蔣齊坦言。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