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央視《新聞調查》欄目聚焦永康垃圾分類工作

發布時間:2019-02-26 14:26:55 來源:金華日報 記者 孫武斌 胡清波

  “能得到中央媒體的關注、省領導的肯定,是對我們莫大的鼓舞。”昨天,永康市端巖村兼端頭自然村黨支部書記俞海,從手機里調出一段視頻,正是一周前央視《新聞調查》欄目播出的該村垃圾分類模式和經驗、成效。

  3年里,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突破口,端頭干成了一件令人驚嘆的大事:通過垃圾分類,這個146戶、398人的村莊,垃圾量大幅下降,現在平均24天外運一次,日均外運垃圾量不超過15公斤。也就是說,每人每天只產生38克垃圾!

  “垃圾分類難在源頭分揀,難在習慣保持。要想改變這樣的狀況,我們就緊緊扣住一個細字做文章。”俞海說。

  一個普通香煙殼 也要分三道

  早上6時,天蒙蒙亮,保潔員項愛銀、俞愛飛就分頭出發了。她倆早起的第一件事,是把村子里外打掃一遍,用潔凈村容迎來嶄新一天。

  兩位保潔員都是本村人,她們走路飛快、手腳麻利,不一會工夫,村里大小角落已變得干干凈凈。項愛銀以前在城里賣水果,2015年回村當保潔員,一晃3年過去了。“以前,垃圾房兩三天就滿了,還要溢出來,現在,垃圾房一點味道都沒有。”她的語氣中滿是自豪。

  “每種垃圾都有自己的歸宿”,這是端頭村垃圾精細化分類的第一步。

  有害垃圾怎么辦?端頭村同樣有辦法。村頭有個生活超市,從2018年開始,超市老板娘領到了一項特殊任務——回收廢棄電池。村民只要將家中用過的電池、燈泡等有害垃圾拿來,就可兌換一袋食用鹽。到月底,村兩委會從小超市回購這些有害垃圾,再進行統一處理。

  源頭分得好,只是第一步。項愛銀說,垃圾減量的秘訣,還在后道分揀。在端頭村垃圾分類分揀中心,項愛銀、俞愛飛蹲在地上,攤開每個塑料袋,飛速地將垃圾進行二次分揀:

  紙盒,收入高價值紙類的回收桶;塑料杯,放進低價值塑料的桶內;衛生紙,則裝入可焚燒垃圾的桶內……約30分鐘,分揀就結束了。“前道分得好,我們省了很多時間。”她倆異口同聲地說。

  分揀時,有個細節深深打動了記者:一個普通香煙殼,在俞愛飛手里,被分成了3種資源:最外層,低價值塑料;香煙殼,低價值紙類;最里層的錫箔紙,單獨存放。整個過程不超過5秒。沒想到,端頭人竟把垃圾分類做得這么細致。

  分完,她們還要檢查一遍,看看誰家沒分到位,隨后在登記表里打上優、良、合格、不合格的評價。

  這天,蘇杏芳在公告欄里張貼了上個月的考核表。“你看,排在第一位的農戶,13袋垃圾都是優秀,說明分得好。”她說,村里還會開表彰大會,分得好的農戶,有獎。

  人人爭當垃圾分類“明星”

  在端頭村,如果你問什么最受歡迎,村民會異口同聲地告訴你:誰家垃圾分類分得好,誰最光榮。

  2月15日,端頭村召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表彰大會。

  當天,記者走進端頭村,一副對聯十分引人注目,上聯是“垃圾分類成樣本”,下聯是“鄉村鐘秀看端頭”,橫批“省長點贊”。可以說,端頭村開創了垃圾分類的新樣板,同時,垃圾分類也成就了端頭村的美好生活。

  根據該村全年垃圾分類考核成績,評選出了俞同廣等28戶垃圾分類優秀農戶,獲得了由永康農商銀行贊助的生活用品,每個人臉上都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在表彰活動現場,村民紛紛在2018年度垃圾分類考核表上簽下名字,并根據考核積分兌換了紙巾、洗衣液、肥皂等生活用品。

  “垃圾分類是一件關鍵小事,人人都把小事做好就能成就民生大事,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應菊群、曹保川、楊香芬等人是此次受表彰的優秀農戶,他們也是該村“綠衣天使”成員,春節期間(從2月4日到現在),他們每天行走在村莊內外進行巡邏查看、衛生保潔,指導農戶進行準確垃圾分類,勸導來村游玩的人不亂扔垃圾,宣傳垃圾分類的實際意義。

  “拿積分換商品,已經成為村民喜聞樂見且愿意參加的活動,真正把村民開展垃圾分類的熱情激發了出來。”俞海表示,端頭村以“黨建+”為引領,積極開展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實踐,嚴把源頭關、主力關、長效關、利用關,以“一座垃圾之家、一間資源兌換超市和一個分揀站”模式,并應用積分考核機制、三色垃圾袋分裝法等創新做法,真正實現源頭垃圾精細化分類,垃圾減量化成效顯著。

  3年來,垃圾分類在端頭真的成為時尚,端頭村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來過的人都夸,走出去的人都覺得自豪。今年1月,端頭村和相鄰的白巖下村合并,成立了端巖村,如何開創新村新面貌,抓好新村發展,俞海心中自有一本賬。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關注三農,讓我心中振興鄉村的夢想更強烈了。”作為新村合并的領頭人,俞海希望下一步通過“四步走”戰略,建設更加美好的鄉村。即:做好土地整理、打造田園風光、推進業態提升、實現村美人美。現在,端頭走入了夢想的第三個階段,也是最關鍵的一個階段。看到農村電商蓬勃發展、民宿產業逐漸興起、游客紛至沓來,俞海相信,這一夢想一定能實現。

  “永康經驗”為全國垃圾分類提供示范

  這是一個小山村創造的奇跡。

  在端頭村口的一塊石頭上,刻著“踏石留印、抓鐵有痕”8個大字。在我們眼中,從垃圾分類開始,這里已留下筑夢鄉村振興的堅實印記,更是永康市近年來扎實推進垃圾分類“12345”全域化的一個見證。

  2月16日晚,端巖村和端頭自然村的很多村民早早坐在電視機前,調到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收看21:30播出的《新聞調查》欄目。原來,當晚該欄目以《垃圾分類在農村》為題,重點關注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并用很長的篇幅詳細介紹了端頭的垃圾分類模式、經驗和成效。節目播出時,很多村民用手機將節目相關片段錄下來,上傳到村里的微信群,為垃圾分類“端頭模式”登上央視點贊。

  《新聞調查》是中央電視臺唯一一檔深度調查類節目,時長45分鐘,每周六21:30在央視新聞頻道播出,在觀眾中有著廣泛的影響。當晚播出的“垃圾分類在農村”,以環保公益組織“零廢棄村落”發起人陳立雯的視角,通過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樣本進行解讀,深入剖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前端、中端和末端有機對接的科學機制,以此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

  45分鐘的節目,其中超過一半時間的鏡頭聚焦永康市的垃圾分類工作。除了“端頭模式”外,節目還重點關注了永康西城街道馬宅村的垃圾分類、唐先鎮有機肥加工中心,以及永康市采用的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兩網融合模式等,并通過相關人員及有關專家現身說法,向全國觀眾展示分享了垃圾分類工作的“永康經驗”“永康成效”。

  近年來,永康市對農村生活垃圾實行“兩級四分法”,探索了“12345”工作法,初步形成了“分類收集、定點投放、分揀清運、回收利用”的工作流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不斷提升。所謂“12345”工作法,即一級從簡重源頭,破解村民“不會不愿”的分類難題;兩網融合抓過程,破解運收“各行其是”的領域難題;三位一體建終端,破解垃圾“就地三化”的處理難題;四方參與有辦法,破解力量“缺失缺位”的管理難題;五環相扣統全局,破解過程“不通不暢”的保障難題。截至目前,永康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合格率達9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2%,資源化利用率89%,無害化處理率100%。

  “垃圾分類工作此次能夠登上央視,對我們來說既是激勵也是壓力。”永康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將深化垃圾分類全域化推廣,在垃圾分類精細化、精準化上下功夫,逐步引導農戶把生活垃圾從四類分為七類,將二次分揀關口前移,真正把垃圾分類減量化處置做到極致,讓垃圾分類成為美麗鄉村最響亮的品牌。

標簽:垃圾分類;永康市;俞海;清波;農村生活垃圾責任編輯:陳婷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