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ChinaEV100)和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和政策研究課題組(以下簡稱“油控研究項目”)主辦的第一屆“跨越石油時代”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會上發布的《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執行報告(初稿)提出了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路徑。同時,報告建議,應積極推動交通運輸結構優化,加快普及新能源汽車、制定傳統燃油車退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報告預計,交通石油消費將在2023-2025年之間達峰,應加快汽車革命與能源革命的協同發展,改善能源結構、推進綠色發展。在此大背景下,綠色低碳交通有哪些前景,傳統汽車和燃油設備是否有退出時間表和路線圖?本版特刊發相關報道,以饗讀者。
從事公關行業的申明最近在公用充電樁給愛車充電時,又結交了一個新能源車友。在等待充滿電的過程中,兩人就電動車如何增加續航能力、電池如何保養等話題一聊如故。這已經是申明在充電時結交的第N個朋友了。盡管電動車目前仍有充電時間過長、電池續航能力較短等痛點問題,但瑕不掩瑜,出行經濟、不限行等優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新能源車一族。聊天中,申明得知,最新推出的國產電動車續航能力已經接近500公里了。“感覺未來就是咱們新能源車的天下了。”申明笑著說。
近日,第一屆“跨越石油時代”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會上發布的《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執行報告(初稿)提到了一個時間節點:2025年。報告預計,2025年將是中國石油消費總量達峰的時間,峰值為7.2億噸。推進石油消費早日達峰,有利于助力2035年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以及2050年全球溫控2℃以內的目標。與會專家認為,這將成為傳統燃油汽車逐漸退出市場的契機。
轉型機會到了嗎
電動車發展成熟是轉型契機
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創始人及執行主任安鋒作為油控項目研究組的成員,對傳統燃油汽車的“退出時間表”做出定義。他指出,“退出時間表有兩層含義,一個是企業自主地退出行為,通過市場的力量推動電動車發展,使傳統燃油汽車逐步退出。第二層是指政府部門提出的禁售時間表”。
縱觀世界各國,由政府部門提出禁售時間表已不是新聞。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近日通過了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發布的規定。規定要求,禁止全州200個公共交通機構從2029年開始購買任何新的天然氣或柴油公交車,到2040年,只允許道路上出現零排放公交汽車。在挪威、以色列、荷蘭等國,也早已就禁售燃油車提出時間表。
“我國傳統燃油汽車最近第一次出現了下滑銷量,利用這種機會來進行轉型,是一個大勢所趨。”安鋒表示,各國在提出燃油車退出時間表時,有一個共同特點——電動車的發展趨于成熟。
某種意義上來說,新能源車在市場上表現強勁,挽救了傳統燃油汽車的銷量頹勢。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中國交通能源中心主任王云石用一組數據來說明:“去年中國汽車銷售總量下滑了3%,而新能源車的總量銷售則增加了62%。也就是說,假如沒有新能源車的幫助,中國汽車的總銷售量會下降7%左右。可以說,新能源車‘救’了汽車市場,我們預計未來新能源車仍將起主要作用。”
“因此,我們認為,2025-2030年將是燃油車逐步開始退出的好時機。”安鋒表示,車用燃料將在2025年左右到達峰值。傳統燃油車型將被新能源替代車型取代,包括天然氣汽車等。“根據石化部門預計,天然氣會有大量的用武之地,特別是在重型車和商用車上。除此之外,生物燃料也將發揮重要作用,未來10%的汽油要靠生物乙醇。而其他的如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等都將成為新的替代品。”安鋒表示,我國傳統燃油車銷量在2018年第一次出現了下滑,可以利用這種機會進行汽車產業轉型,且預計2025年左右電動汽車將與燃油車達到“油電平價”。隨著電動汽車成本地不斷下降,我國電動汽車將逐步突破試點示范起步“瓶頸”,進入快速普及發展階段。
從退出路徑上來看,汽車的應用場景不同,因此不能“一刀切”,要根據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情況,分車型、分區域,分層級的推進。“第一個層次是特大型城市和一些功能性示范城市;第二層次是對傳統汽車進行限行限購的城市和藍天保衛戰的一些重點城市、省會城市;第三層次是大的區域性地區,包括處于藍天保衛戰的重點區域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區域的城市;第四層次基本上是較欠發達地區的城市。總體來說,燃油車的退出是分地區推進,最后是全國范圍內執行。在車型上,我們分了5個車型,乘用車首先退出的是出租車、網約車、公務車,然后是私家車。商用車首先退出的是城市公交、環衛車、輕型物流車、通勤車,然后退出的是普通客車、專用車、城際物流車,最后退出的是中、重營運貨車。”安鋒說。
城市應怎樣準備
推行智能交通、共享出行等新方向
2019年的1月8日,《海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發布。《條例》要求,海南省將于今年3月1日起,逐步禁止銷售燃油汽車,并加快充電樁、充電設施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媒體認為,海南推出禁售時間表,預示著將會以點帶面,不久的將來,禁售燃油車會在更大的區域乃至全國范圍內推廣實施,以此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與普及。
除了禁售時間表,城市也可以提早做好準備,在互聯網與汽車的深度融合下,推行智能交通、共享出行等發展新方向。杭州在這方面行動較早。
在公共交通領域,杭州大力發展新能源公交體系。浙江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合作中心副處長黃煒介紹說:“杭州市新能源公交占比大概是98%,預計到‘十四五’末時能達到100%。同時杭州正在大力推進公共出行服務,杭州目前累計有10條地鐵同步在建,里程總計達400公里,這些地鐵都會在亞運會之前陸續開通。同時,杭州也在大力發展公共自行車,杭州的小紅車越來越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截至2018年12月底,整個杭州的公共自行車已有4200個服務點,共計約10萬輛左右的公共自行車,日最高租車輛可接近48萬人次。”
為了更好地提倡低碳出行,打造綠色交通模式,杭州還積極布局了慢行系統的規劃建設。到2022年,杭州將規劃建設約3100公里的綠島網絡,為公共自行車出行和行人出行提供方便。除此之外,杭州還在打造“城市大腦”,運用物聯網傳感技術有效疏解交通。“目前,‘大腦’已經接管了1300個路口的信號燈、4500條道路的視頻,將杭州市散落在交通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百億級數據匯聚起來,搭建完整的城市交通動態網,準確應對復雜的交通狀況,最終實現對交通的優化。”黃煒說。
無論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還是城市的智能交通,目標共同指向藍天保衛戰。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環境資源所所長徐洪磊認為,從中長期來看,希望更多地通過市場調節的手段來實現新能源汽車的替代。“目前,減少交通排放和能源消耗有兩個主要手段,一個是結構優化,一個是能源的清潔化。通過5-10年的努力,讓鐵路來承擔更多現在公路承擔的中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業內人士認為,盡管仍有政策、技術等難題,但電氣化時代的曙光已經到來。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