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國同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我們聽說過關于這個國家的不少神秘傳說,還知道獅身人面像、木乃伊、金字塔、埃及神殿這些遺跡,但卻鮮有人能真正看到。
近距離了解古埃及文化,是一件有趣且能拓寬見識的事。眼下,就有這樣的機會。
孤山路上的西湖美術館,浙江省博物館開年大展“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明展”剛剛開啟,5月5日結束。來自意大利多家博物館的180件文物將呈現在杭州觀眾眼前,包括神秘的木乃伊。
展覽分為“尼羅河的贈禮”“眾神傳說”“復活的密碼”“生活在尼羅河與綠洲之中”“永生傳說”五個部分,通過展示古埃及的王朝更迭、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社會生活、喪葬文化等各個方面,勾勒數千年前尼羅河兩岸的生活風貌,帶我們探索古埃及人復雜的精神與宗教世界。
埃及人關于生與死的最真實觀念,由此揭開。這是一個公益性收費展覽,門票全價30元。
木乃伊
除了人類,動物也有木乃伊
說到埃及,一定繞不開木乃伊。這次展覽中,就有多具木乃伊。
古埃及人很早就形成了來世觀,他們對“永生”謎之熱愛,相信人死后會在另一個世界永生。保存千年的木乃伊,便是他們對復活與冥界的追求,有專門的遺體防腐師來進行這一道工序。
埃及人相信靈魂和原來的軀體結合才能復活,所以他們用防腐劑和香料保存軀體,等待靈魂重回身體,棺槨內還放著《亡靈書》及各式護身符,幫助亡者在陰間跨越所有阻礙。
展覽中你會見到一尊戴有鍍金面具的男性木乃伊。這尊木乃伊高179厘米,身體以布帶纏繞,制作成復雜的菱形圖案。覆蓋在頭部的木乃伊面具彰顯了貴族身份,臉部鍍金,其他部分則繪有逝者向諸神敬獻祭品的情景。
古埃及人認為諸神的骨骼是銀質的,黃金象征他們的皮膚,在制作法老與貴族的木乃伊時,他們也會用黃金打造面具,讓木乃伊擁有永恒的完美面孔。
還有一具裸露的成年女性木乃伊也非常值得一看。這種沒有外棺、以完全裸露的面貌呈現的木乃伊存世較少,因為能完成這種制作工序的古埃及工匠少之又少。這具女性木乃伊雙手交叉環抱于胸前,被初步判斷去世時25歲左右。
除了人類木乃伊之外,還有貓、鱷魚、朱鹮等動物木乃伊。埃及人相信動物對生命的延續及精神的存在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古埃及,動物是享有高度崇拜的。
時尚
古埃及人畫眼線戴假發
展覽有不少描繪古埃及人生活的細節用品。比如古埃及的貴族非常注重儀容,男女都喜歡描畫黑色眼線,這種混合了礦物質粉末和油脂的化妝墨被認為可以滅菌或驅蟲,更有荷魯斯之眼的守護意義。
由于氣候炎熱干燥,上流社會普遍蓄短發或剃光頭,佩戴由真發制成的假發、假胡須,女性還會用梳子、發簪等工具精心打理假發。
服裝則多由亞麻制成,輕便舒適、透氣涼爽。通常情況下,古埃及男女都赤腳走路,在一些重大場合或需要出遠門的時候,他們會穿草編的涼鞋,貴族則擁有皮質拖鞋。
雖然服裝簡單,但飾品非常多樣。王室成員和貴族喜歡用黃金以及象征尼羅河的深藍色天青石,民眾偏愛斑斕的貝殼和彩釉陶珠。臂環、項鏈、耳環、手鐲、腳鐲都是常見的款式。
文字
了解一下有趣的象形文字
還有神秘的象形文字。這種文字源于古希臘語,意思是“神圣的雕刻圖案”。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就開始使用象形文字記錄日期、事件和國王的姓名,至中王國時期,象形文字的發展趨于成熟,廣泛出現在陵墓、神廟和一些日用物品上。然而隨著托勒密王朝的覆滅,這種古老的文字逐漸為人們所淡忘。
象形文字的表現形式很有意思,可以在展廳中和孩子一起來猜猜。比如,河流就是三條波浪線。有點像看圖說話,但前提是需要大開腦洞。
埃及文物展 為什么展品來自意大利?
這次來到浙博的180件文物是來自意大利的卡拉雷茲博物館及多家收藏單位,為什么埃及文物從意大利來呢?
這要從兩千多年以前說起。古羅馬貴族很喜歡收集埃及文物,隨著時間的流逝,羅馬的遺產逐漸被意大利吸納。到了9世紀,大量考古探險隊追隨拿破侖的遠征足跡到達埃及,把考古發掘到的文物帶回了意大利。所以意大利的博物館機構是全世界除埃及以外存有最多埃及展品的國家,一直以來對于古埃及的文化都有深度豐富的研究。
大家在觀展的時候,不妨可以關注展覽第一部分最后的“大書”——《埃及記述:法軍遠征埃及期間觀察研究合集(1809-1829)》,里面寫到——
金字塔之戰后3年,法國人戰敗撤出埃及,這場行動的重要之處在于,由150名數學家、醫生、植物學家、天文學家、工程師和藝術家組成的團隊隨軍遠征,他們準確記錄了當地的古代遺跡,研究了埃及的地理、植物、動物和礦物,并記載了人們的生活。
這一批學者在1801年返回法國后,開始了為期20年的整理研究工作,最終完成了《埃及記述:法軍遠征埃及期間觀察研究合集(1809-1829)》的寫作。這一研究合集共分為三部分:《古代》介紹尼羅河流域法老時代的古跡和文物,《現代》則描述了埃及的阿拉伯建筑和當地居民的生活習俗,《自然史》則涉及動物、植物和礦物學等領域。《埃及記述》的出版在19世紀重新點燃了人們對古埃及的興趣,引發評論家和藝術史學家對埃及文化的重新評估。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