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老於在自家大門口掛燈籠。記者 唐柯 攝
兩百余年的老屋修繕一新,從小生活的老街重現光彩,72歲土生土長的義橋人於立齋的幸福感是越來越強。前不久,老於按捺不住喜悅之情,給區委、區政府寫了一封信,在大聲說出幸福的同時,也實實在在為義橋鎮工作“點贊”。
老於家在義橋鎮老街一條弄堂的盡頭,弄堂有個古老且好聽的名字“拖竹弄”。見著老於的時候,他正在屋門口的黑板前出墻報,標題是“歡慶義橋百年巨變”。這塊黑板是老於自發用來點贊政府的,老於所說的幸福正是來源于義橋的變化。
他領著記者走進院子,一幢古樸的兩層樓映入眼簾。老於說,這房子從他爺爺那輩就在了,算起來是乾隆年間的房子,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前段時間,老街改造,我們家的房子也重新鋪了瓦、砌了墻,一下子像新的一樣。”言語間,老於流露出幸福的表情。
幸福不僅來自老宅的變化,在義橋老街住了70多年的老於,沒有想到,有生之年還可以看到這樣美的老街。義橋是“五金之鄉”,老街更是其策源地,從前十戶人家有八戶是做五金的,機床聲隆隆響,柴油氣味撲鼻,至今還讓老於印象深刻。而如今,整條街上出現了青石板、中式雕花窗、古色古香的路燈和各式各樣的小品景觀,“真是堪比杭州的清河坊!”老於夸贊道。
“看完老街,你可以再去義橋集鎮看看,更是有說不盡的變化。”老於說,東方路變通城大道,公交站盡顯現代化,破房子被公園取代……“這一切,真要感謝黨和政府,沒有黨和政府,就沒有我們老百姓幸福的生活。”
去年8月,義橋拉開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帷幕,經過5個月時間,拆違十萬余平方米,歷史文化被挖掘,“三江名鎮”展露新姿。這些變化,老於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我和老伴都是義橋船廠退休的,一輩子沒有離開過義橋,現在我和老伴每月加起來有7000多元的退休金,吃穿不用愁,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老於的這封“點贊信”的背后,是普通民眾幸福生活的真情流露。得知此事后,義橋鎮分管城建的副鎮長洪葉飛這樣說道:“群眾的點贊就是我們工作最大的動力,今后我們要繼續為老百姓幸福生活竭盡全力。”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