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都承認,“這片土地的農村大變樣了。”自2003年以來,持續推進的“千萬工程”,已經把浙江變成了另一番景象,“農村是城市的后花園,城市是農村的CBD!”
沿著公路,駛離繁華市區后,點綴在綠水青山間的村莊格外醒目,似在訴說,破落的鄉村已不復存在。如今,參差不齊的黃土房已經被現代化排屋取代,醫療、衛生、環境、產業……在浙江,美麗鄉村的建設就像一盤推倒重下的棋局,在原來已有的棋盤上反復。
歸根結底,“千萬工程”,造就了浙江農村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美好的新格局。
村莊變景區 生活變了樣
“不好意思,等有房間,第一時間跟您說……”臨安太湖源鎮村民羅云妍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充滿歉意“婉拒”著游客。和浙江農村里的萬千民宿業主相似,羅云妍早年從事其他行業,后來“千萬工程”實施,她重回農村,投入150萬,開了一家民宿,自開業以來,一直一房難求。
和羅云妍的關注點不同,村民李月紅將目光投向了“山貨”。李月紅覺得,她的幸福生活已經到來了,“游客紛紛挑選著我的山貨,生意不要太好。”
“羅云妍”們和“李月紅”們,是浙江“千萬工程”成效的真實寫照,自從村莊環境變好后,她們的生產生活完全變了樣。
“千萬工程”啟于2003年6月,浙江省政府以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環境改善為重點,開啟了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核心的村莊整治建設大行動。
牢記使命,浙江立即以“千萬工程”為抓手,16年過去,如今浙江農村內,百花盛開,嬌艷襲人。站在高處四望,各個村里田園、民居、景觀、湖泊錯落有致,宛若一個大花園。
“花園”還釋放著美麗經濟。根據浙江2019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8年浙江生產總值增長7.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4%和9.4%,高質量發展勢頭良好。
未來,浙江還將持續深化“千萬工程”。浙江省人大代表、江山市大陳村黨支部書記汪衍君表示,“千萬工程”作為政府項目,落實在各村,具體的創新、探索還是要看自己。“經濟和農民雙豐收才是‘千萬工程’最想看到的。”
村民成股民 年年有分紅
如其所言,起初“千萬工程”是對農村生活舒適度的改善,但沒想到和驚喜的是,不斷深化過程中,它還推動著農業農村改革,鄉村現代產業發展。
2009年,在“千萬工程”引領下,德清縣洛舍鎮東衡村關停了所有礦山,留下4000畝廢棄礦山。何去何從?當地政府創新探索出“農地入市”,發展鄉村。
東衡村一角,一期占地220畝的小微企業眾創園正在如火如荼地建造當中。該眾創園分為ABC三個區,A區剛竣工便有14家企業入駐生產,成交總價為1462.6萬元,平均每畝21.3萬元。
農地入市,農民受益最直接。如今該村村民所持股權已從2013年的每股638.5元增長至1.6萬余元。
也有村集體把錢直接用于村級公益事業支出,莫干山鎮仙潭村這兩年規劃發展民宿,2015年將村里的4畝荒地入市,共獲得110萬元。
這樣的案例在浙江并不少見。在衢州上彭川村,當地“兩委會”成立農民互助會,在土地村集體所有權不變、農戶承包權不變的前提下,將全村7000多畝土地委托互助會統一管理經營,村民可以投資入股,每人入股資金控制在2000元以內,并以“股東”身份參與產業開發。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大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范柏乃表示,從產業興旺角度看,加快農村產業發展是個大難題,“整治簡單,把環境搞漂亮不難,要把產業發展起來難度就大了。”因為,產業中人才、財、物、技術管理、信息都是往大都市聚集,農村要發展起來難度很大。
不過,進行農業農村改革,讓村民成為股民,也許不失為一條好方法。
村民當家作主 村莊更有生命力
在“千萬工程”前期,不少農民富了口袋,卻空了腦袋。
如何鞏固并深化“千萬工程”,成為當時一道難題。浙江的做法是讓鄉風文明回歸,實現村民自治,讓鄉村成為宜居宜業的家園。
幾年下來,頗有成效。如今走在東陽花園村廣場上、每個村民家中的茶幾案頭,都能看到一份“村規民約”。
從社會治安到村風民俗,花園村薄薄5頁的“村規民約”中,凝聚著全體村民對傳統文化的提煉與共識。
“制定村規民約、呵護公序良俗,是對傳統社會優秀遺產的繼承,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鄉村基層制度安排。”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曉山說。
以此為起點,浙江農村改革不斷深入,繪出了一幅既利民生又接地氣的“三治融合”長畫卷。
浙江省人大代表、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潘文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年余村通過村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全方位提升村莊發展,全方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2019年,浙江將繼續加強鄉村治理。完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深入實施萬村善治示范工程,大力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推廣桐鄉“三治融合”等基層治理經驗,建成善治示范村2000個。
不久的將來,每一位駐足過浙江農村的游客,都將會為這里的田園生活而癡迷、沉醉。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