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城鄉發展,美化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城鎮品位……過去一年,南湖區深入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打好拆違、整治、建設、管理“組合拳”,秀出了一幅精致動人的江南田園水鄉畫卷。
近日,好消息傳來:在鳳橋鎮獲評2017年度省級樣板的基礎上,湘家蕩區域(七星街道)、新豐鎮竹林集鎮獲評2018年度第二批省級樣板鎮。截至目前,南湖區新豐鎮、鳳橋鎮、湘家蕩區域(七星街道)、大橋鎮、新豐鎮竹林集鎮5個主體都已通過省級考核驗收,省級樣板率達到60%。
美:省級樣板各有千秋
家門口就有公園似的景觀區,出入有共享汽車、公共自行車,走進集鎮就能用上村里的WiFi……走進竹林集鎮,曾經的“養豬名村”脫胎換骨,頗有現代新城鎮的時尚,這些變化得益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快馬加鞭”。
去年6月以來,圍繞“詩畫小鎮·多彩竹林”主題,新豐鎮大力開展以“一加強三整治”為主要內容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在0.32平方公里的整治范圍內,共完成31個整治項目,總投資7740萬元。累計拆違7.58萬平方米,兼顧合法、合理、公平、美觀“四合一”要求,重點抓好拆后土地復墾復綠工作;“線亂拉”整治緊盯“無線小鎮”目標,下埋弱電18.81公里、電力線2.35公里,拔除電線桿800余根,并延伸開展背街小巷及竹林小區入戶線整理;積極開展“道亂占”、“車亂開”、環境衛生等專項整治,讓城鎮環境和群眾幸福感實現雙提升。
為避免“千鎮一面”,竹林集鎮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建成村史館和竹林雕塑群。同時,抓住3A級景區村莊建設和智慧小集鎮建設的契機,竹林集鎮的風景更加如畫、功能更趨完善,成為人們向往的“幸福小鎮”。
湘家蕩區域(七星街道)緊抓“建設長三角地區精美的生態旅游小鎮”這一目標,結合省級旅游度假區、國家4A級景區提升要求,對10.04平方公里的重點整治區實施大刀闊斧的整治提升,徹底扭轉街區“臟亂差”現象,打造嘉興最美小城鎮升級版。
42個整治項目全部竣工,累計完成投資7.1億余元。在改善生態環境上精準發力,頑疾清理、水體保潔、垃圾分類、綠化提升等攻堅戰全面打響;在完善城鎮配套設施上不遺余力,“三縱三橫”路網進一步暢通,農貿市場進一步提升,停車位、停車場不斷增多。
結合“新型市鎮區、休閑度假區、東郊生態林區、生活配套區、現代農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區”的區域發展格局,湘家蕩區域(七星街道)著重突出區域旅游新形象,通過對沿街立面、城市家具、亮化系統、戶外廣告以及空中線網等城市設施的整治引導,打造與4A級景區相符的生活配套功能區和城市后花園,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服務支撐。并打造2.6平方公里的禪意養生特色小鎮,以修舊如舊的模式改造建設300畝橋埭老街,建設橋埭老街展示館、湘家蕩文化展示館,進一步打響湘家蕩文化旅游品牌。
喜:三年任務兩年完成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充滿“速度與激情”,而小城鎮美麗蝶變的實際成效也回應了整治工作的初心與民愿。隨著全區5個主體通過“省考”,南湖區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已圓滿實現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目標。
兩年來,5個主體的環境綜合整治方案,31個專項規劃和112個重要節點設計方案的編制和評審全部完成;214個上報省庫的整治項目全部竣工,累計投資20.67億元;全面完成8個農貿市場一星級達標整治和3個農貿市場三星級軟硬件同步提升;合理規劃建設社會停車場23個,新增和新劃停車位7300多個,配套新建、提升改造公廁74座。
整治項目應聲落地的同時,各類專項行動不斷取得實效。“低小散”企業淘汰持續升級,累計完成簽約1091家,累計關停淘汰849家,租賃企業整治提升297家,騰退土地1483.07畝,其中可復墾可建設用地753.18畝。治“臟”突出“四位一體”保潔,環衛整治累計處理點位42586個;治“亂”著眼“三面八亂”,累計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15.38萬起,實現機動車守法率保持100%,完成49條、11.80千米強弱電管線下移。治“差”緊扣道路提升,完成街路立面改造26條,累計投資48410萬元。“線亂拉”治理實現突破,完成“上改下”整治82.75千米,架空線梳理5.98千米,小區入戶線整治12250戶。
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南湖區小城鎮“蝶變”仍將在健全長效管理、強化產鎮融合、深入精細治理等方面續寫更多精彩故事,高質量繪好美麗鄉村新篇章,讓群眾長久共享整治成果。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