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與生態環境部等九部委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本報記者就操作層面的一些問題,采訪了生態環境部、最高檢、司法部等相關負責同志。
公益訴訟是環境司法的突破口
隨著新環保法施行,以及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修訂,我國正式建立了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經過一年多施行,環境檢察公益訴訟辦案量大幅上升,在保護生態環境公共利益方面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需要檢察機關積極、全面的參與,融入國家環境治理體系,充分發揮環境司法的支持、監督和保障功能,環境檢察公益訴訟是最好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鄙鷳B環境部一位官員對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與最高檢協作日益密切,在國家層面逐步實現無縫對接。雙方通過共同完善環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釋,構建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兩法”銜接機制,共同推進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等,有力保障和促進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入開展。
“公益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積極參與?!睂τ跈z察機關在司法辦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說,在研究制定《意見》過程中,主要堅持問題導向、協作共贏、規范執法三項原則,這些都需要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完善頂層設計,發揮各自的職能優勢,多方聯動破解難題。
《意見》不僅明確了行政執法機關履職盡責的標準和應訴的有關規定,更多的是對檢察機關司法辦案相關流程進行了規范,比如線索移送、立案管轄、調查取證、訴前程序等。
103家司法鑒定機構通過省級審核
在辦理生態環境案件時,司法鑒定難、機構少、費用高、周期長已成為制約檢察機關辦理環境污染案件的一個瓶頸。
《意見》探索建立檢察公益訴訟中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管理和使用銜接機制。遵循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總量控制、有序發展的原則,針對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司法鑒定委托難等問題,適當吸納相關行政執法機關的鑒定檢測機構,加快準入一批訴訟急需、社會關注的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
針對鑒定規范不明確、鑒定標準不統一等問題,《意見》加快對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相關標準規范的修訂、制定等工作,建立健全標準規范體系。加強
對鑒定機構及其鑒定人的監督管理,實行動態管理,完善退出機制,建立與司法機關的管理和使用銜接機制,暢通聯絡渠道,實現信息共享,不斷提高鑒定質量和公信力。
近年來,相關部門加強了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管理制度建設。
為給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提出技術保障,2018年12月,生態環境部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土壤與地下水》,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規范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為切實規范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管理工作,司法部先后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與“兩高”聯合出臺《關于將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納入統一登記管理范圍的通知》等。同時,還與生態環境部有關部門聯合開展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收費指導性目錄的制定工作。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副局長舒國華告訴記者,目前司法部確立了司法鑒定行政管理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牽頭聯合規范管理的工作格局,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司法鑒定管理模式。下一步,司法部將積極協調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推動盡快出臺收費標準。
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經省級司法行政機關審核登記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達103家,鑒定人1900余名,基本實現了省域全覆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的供給能力大大提升,為打擊環境違法犯罪提供了有力支撐。
及時、有效和全面是判斷是否履職的關鍵
2016年1月13日,貴州省錦屏縣環保局因在2014年8月5日~2015年12月31日未對鴻發、雄軍等7家企業停產整改及時進行督促與檢查,被錦屏縣人民檢察院告上法庭。
檢察機關連續發出3份檢察建議書,督促該局依法履職。錦屏縣環保局在一定期限內仍然沒有依法履職到位。最后,福泉市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被告錦屏縣環保局怠于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行為違法。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為檢察機關提起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提供了大量案件線索。
2016年~2017年兩年間,中央環保督察已完成對全國31個省份的全覆蓋。2018年對河北等20個?。▍^)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公開通報103個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的典型案例。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案例中存在黨政部門失職行為問題,符合案件移送條件。
針對公益訴訟辦案中存在的對行政機關是否依法履行職責標準認識不統一的問題,《意見》明確了三個原則性標準,即以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違法行為、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有效保護、是否全面運用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規定的行政監管手段為標準。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行政執法機關主觀上有整改意愿,積極實施履職行為,但由于受季節氣候條件、施工條件、工期等客觀原因限制,無法在法定期間內或在檢察建議回復期內整改完畢的,不能一概認定為未依法履行職責?!焙l列說,最高檢下一步將會同有關行政執法機關及時研究出臺文件,進一步明確行政執法機關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認定標準。
實習生盧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