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好轉,梅溪鎮馬村村窯山、鶴山等6個自然村的旱改水項目穩步推進:一輛輛運輸車運來表土,將其附著在土地上;挖掘機、運輸車作業不歇,“開墾”出一條條機耕路、灌水渠。盼望著未來道路縱橫、農事繁忙的場景,該村村委會主任李文星還有更長遠的打算:過些年,把這些水田深入利用,種上經濟作物,發展農旅,為村里富民增收打通渠道。
與旱改水齊頭并進,常年居住在窯山、鶴山等環境較差區域的90余戶農戶,全部完成了征遷簽約。他們將搬遷至土地平曠、屋舍儼然、交通方便的安置區,而他們搬遷復墾出來的土地,則蘊含著村莊發展潛力。“以前我們把這叫做土地整治,現在則稱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李文星解釋說,整治不單單要實現“藏糧于地”,而是要從村莊治理、環境治理等方面綜合出發,把治理土地的價值盡可能放大,助推鄉村振興。
2018年,我縣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啟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用地空間布局。近日,我縣出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三年行動(2018-2020年)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行動》),通過“田水路林村”全要素全區域綜合整治,以“生態為基、保護優先”“規劃引領、節約集約”“守住底線、改革創新”“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原則,提出到2020年底,全縣新增占補平衡指標1500畝左右,城鄉增減掛鉤指標1000畝左右,旱地改水田1000畝左右,高標準農田建設10000畝左右的目標任務。
截至2018年底,全縣確定了三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共涉及梅溪鎮、天子湖鎮和孝豐鎮三個鄉鎮,5個行政村,整治區域總面積約7.3萬畝。通過努力,土地整治類工作率先在三個全域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中順利推進,完成建設用地復墾竣工124畝,墾造耕地105畝,旱地改水田473畝,高標準農田建設2209畝。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土地整治科科長陸月萍介紹,為了加快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我縣制定的《行動》因地制宜,同時釋放了利好政策。“縣里設立了專項獎補資金,在原結余指標獎勵(水田45萬元、旱地40萬元和其他耕地35萬元)基礎上每畝再上浮15%,預計項目實施行政村500萬元左右的專項獎勵。”他解釋,這一舉措將縣政府統籌的30%獎勵比例大大提升,將有效激發村莊開展土地整治的熱情,以增加資源來源、推進鄉村振興,同時幫助全縣占補平衡指標得到落實。
根據省級文件要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完成驗收后,對村(社區)現狀人均建設用地低于80平方米的,按照1:1比例獎勵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對80-120平方米的,按1.5:1比例獎勵;對120平方米以上的,按2:1的比例獎勵。但這些計劃指標由縣政府統籌,根據縣級文件精神,鄉鎮使用將收取經營性用地40萬元/畝,其中中心城區范圍內50萬元/畝,休閑旅游用地30萬元/畝,工業用地、基礎設施、公益設施6萬元/畝的費用。“實施行動的重要目的在于激活土地發展潛力。為此,我們在文件中對原政策進行調整,明確了鄉鎮使用該項計劃指標免收指標費的內容。”陸月萍表示,接下來,我縣將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進行擴面,申報立項7個左右工程,形成地方經驗,為全面推進整治開好局、起好步。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