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河長人數眾多、分布廣泛,觸覺靈敏、貼近群眾,可說是監測河湖生態環境的“末梢神經”。
“當河長意味著責任,但其實也是一個解壓的過程。我就喜歡沒事兒到河邊走一走、看一看,既能隨時發現問題,也能讓心情變得舒暢。”迎著冬日里京郊的寒風,村級河長李敬媛將紅色圍巾緊了緊,一席話顯得有些感性。
今年55歲的李敬媛是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雙埠頭村黨支部書記,2017年初成為小中河的村級河長,負責約1公里長的河段。作為北運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小中河具有重要的生態涵養功能。當上了這條河的河長,讓她這個土生土長的雙埠頭村民深感擔子不輕:“我從小在河邊長大,對小中河有著特殊的感情。這兩三年,親眼看到河邊環境越來越好,真是發自內心感到高興。”
沿著小中河東岸便道自北向南步行,河中水量不大,但流水潺潺、水質透明,河道護坡干凈整潔,兩岸林木高大挺拔。冬季北方河流疏朗開闊的景觀,為巡河過程增添了一分獨特感受。走近一處排水口,李敬媛停下了腳步:你看,現在排到河里的水多干凈,都是經過專門處理的。循著她的手所指方向,就在一旁的污水處理站映入眼簾。這處污水處理站建成投用后,每天能處理600噸污水;而在此之前,附近村莊每天產生的生產生活污水基本全部直排入河。
李敬媛回憶,小時候的小中河還可以洗衣洗菜,水流清澈。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雙埠頭村人口聚集、產業密布,環境污染也隨之加劇。到上世紀90年代,小中河已是污染嚴重、氣味熏鼻,河道遍布垃圾,沒有人愿意在河邊行走。就在兩三年前,這里的河段還屬于黑臭水體。經過綜合整治,河流恢復了應有的樣貌,極大改善了人居環境。小中河由清變濁再變清,讓大家充分認識到加強環境治理、做好生態修復的意義,也為進一步落實好河長制增添了動力。“有沒有河長,有啥不一樣?”李敬媛的回答十分肯定:“當然不一樣。”她自豪地介紹,一開始會發動黨員、村民代表參與巡河,但逐漸越來越多的人自發參與進來。“我的電話在河長公示牌上,現在老百姓都替我巡啦,一有問題就告訴我了!”
2016年底,《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發布實施,明確提出全面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系,而“村級河長”并不在其列。2017年,北京升級發布《北京市進一步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方案》,實施范圍包括全市所有河流、湖泊、水庫,并立足首都實際下沉一級,創新設立村級河長。目前,北京已經全面建立市、區、鄉鎮(街道)、村四級河長體系,共有各級河長近6000名。以通州區為例,2018年村級河長共完成巡河逾3.9萬次。在河長體系中,村級河長無疑處于末端位置。然而,他們人數眾多、分布廣泛,觸覺靈敏、貼近群眾,可說是監測河湖生態環境的“末梢神經”,有效推動了河湖環境的持續改善。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環境之危、民族存續之危。珍惜大自然賜予的綠色財富,以實際行動保護好江河湖泊,人人有責。激活河長制的“末梢神經”,帶動更多人守護碧水清流,我們的家園就會更加美好。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