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鄧國芳 縣委報道組 洪建堅)全縣近42萬本地人口、20萬外來人員,人人參與垃圾分類,分類正確率達95%——不久前,浦江因垃圾分類成效卓越,引得國家發改委帶領海南等4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代表前來取經。
“5年間,垃圾分類覆蓋全縣,靠的是2.6萬名基層黨員的示范和監督。”浦江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馬深遠說。
2014年10月,該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率先在鄭家塢鎮試點垃圾分類,到2016年底已在所有村莊推行。2017年3月,當地決定擴展至有20個社區、15萬人口的城區。
不過,垃圾分類進城的開局并不順。浦陽街道作為城區試點,在分類環節就遇到重重困難。
“不像農村‘熟人社會’,在城里,居民彼此不來往,白天經常不在家;外來人口多,流動性大;積分兌換獎品等辦法,大家也不太響應。工作初期,有種無從下手、沒處抓人的無力感。”浦陽街道黨工委書記陳煒說。
突破口在哪?浦江反復總結“農村經驗”,決定延用農村“會腐爛”“不會腐爛”的分類辦法,更重點發揚了“黨員聯系戶”的做法。
走進浦陽街道中山路社區,但見街道整潔、小區干凈。社區黨委副書記徐紹富說:“152名在冊黨員、420名在職黨員活躍在垃圾分類一線。”
兩年多來,住在該社區的老黨員傅克池,每天早中晚,都會走到自家單元樓下“垃圾郵箱”處,抽查該單元12戶居民的分類情況,并把結果登記到墻上的“紅黑榜”。
浦江縣規定在冊黨員每人聯系12戶至40戶居民,還要求在職黨員每人就近結對1戶居民,共同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如此,城區5000多名黨員不僅要當好表率,還化身垃圾分類監督員。
小區住戶沈朵青,曾因不配合垃圾分類,被對口聯系黨員“請”去協助監管垃圾分類。此后,他家再也沒上過垃圾分類“黑榜”,“3個月下來就養成了習慣。”沈朵青說。
正是分類工作有成效,該縣垃圾資源化利用的腳步才走得又穩又快。如今,全縣日均產生的1000噸生活垃圾中,250噸廚余垃圾經處理變成有機肥;250噸廢紙、爛鐵等垃圾,進入各類回收企業。垃圾總量減少一半。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