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保護好山好水 打造宜人家園

發布時間:2019-01-13 11:18:05 來源:安徽日報 記者 夏勝為

  從求溫飽到要環保,人們期盼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之中。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一年來,安徽省高站位推動環境保護,高質量推進污染防治,高水平深化環保改革,以保護修復生態環境、解決環境突出問題、健全完善生態制度為路徑,全面推行河長制、林長制、生態補償制度等,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安徽篇章。

  把保護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全面推行林長制、河長制

  “我們這里自古就是靠江吃江。現在不行了,我的船不能再到長江里撈砂了。 ”東至縣東流鎮紅葉村村民汪三元說。汪三元在長江當了10多年的水手,2015年買了一條800噸的采砂船,當上了船長。如今,船長上岸了。池州市實施保護生態環境“六治”行動,其中一項就是重拳治砂,禁止在長江非法采砂,汪三元的船長生涯結束了。專項行動中,池州市去年立案查處長江涉砂案件49起,罰沒款193萬元。

  治理污染,為環境做減法。生態修復,則為環境做加法。在皖西北亳州城區,陵西湖是一片綿延數百畝的水域,曾一度被垃圾包圍,成為黑臭水體。如今,清淤截污、生態修復之下,城市“明珠”被擦亮,大面積濕地灘涂恢復,形成豐富多樣的水岸和濱水空間。

  從淮北到江南,保護自然、修復生態,一幕幕場景生動上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把保護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一年來,我省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

  圍繞保護“好山”,安徽省全面推行林長制改革,在全省建立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五級林長制體系,確保一山一坡、一園一林、一區一域都有專人專管,全省各級共設立林長52122名,以“林長制”促進“林長治”。

  圍繞保護“好水”,我省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改革,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湖)長組織體系,省委書記和省長擔任省級總河長,全省共設立河(湖)長52687名。

  去年起,安徽省把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列為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八百里皖江掀開了嶄新的發展篇章。皖江城市在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岸線實施分級管控措施,開展“禁新建、減存量、關污源、進園區、建新綠、納統管、強機制”七大行動,已完成4736家“散亂污”企業、54條黑臭水體整治。

  在河長制、林長制推動下,我省將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區域統籌、綜合治理,構筑生態安全屏障。

  把解決環境突出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藍天、“好水”多了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的2018年前11個月16市空氣質量排名中,阜陽市由2017年同期全省倒數第三上升至全省第六。變化原因何在?當地投入近2000萬元,在主城區建成投運了全省首套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精準監控系統,324套各類微型監測設備分布在城區,能夠及時發現污染來源及擴散趨勢,實現靶向治理和精準預警預報。“一管四全”發力,即建立健全精準管理的監測體系,對大氣污染治理實現全域范圍、時空時間、管理責任、系統治理全覆蓋,阜陽的藍天多了。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一年來,我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出臺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全面打響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巢湖綜合治理等七場污染防治標志性戰役。

  保衛藍天,安徽省以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等“五控”為抓手,調整優化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原省環保廳從去年3月6日起開展為期1年的大督查,劍指影響PM2.5的行業、“散亂污”企業等。保衛碧水,我省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就城鎮污染、農業農村污染、水源地污染、工業污染、船舶港口污染做好“五治”等。保衛凈土,我省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重點重金屬污染物,管控環境風險等。

  2018年是藍天保衛戰開局之年。監測數據顯示,全省PM10年均濃度為7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全省PM2.5年均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72.1%,比2017年提高5.1個百分點,實現了“兩降低一提高”。去年1月至10月,全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77.1%,比2017年提高8.5個百分點;劣V類斷面比例1.9%,比2017年下降0.9個百分點;地級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標率94.6%。

  去年11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進駐我省“回頭看”,轉辦件數量同比降三成。收到轉辦件后,我省各有關地市第一時間進行調查核實,立查立改,提升群眾獲得感。

  把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制度作為重要保障,劃定生態紅線,推廣“新安江模式”

  生態保護紅線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去年6月底,安徽省政府發布《安徽省生態保護紅線》,正式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為21233.32平方公里,約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5.15%,原則上禁止開發。“為確保紅線守得住,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我省建立考核機制,嚴格責任追究。”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生態補償,是讓生態環境保護者或受害者得到補償的制度設計。皖浙兩省在新安江流域實施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通過兩輪試點探索出“新安江模式”,新安江水質常年優于地表水Ⅱ類、接近Ⅰ類。“新安江模式”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以生態補償為核心,以生態環境保護為根本,以綠色發展為路徑,以互利共贏為目標,以體制機制建設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

  “新安江模式”源于新安江,但不能限于新安江;源于水,但不能限于水。去年,安徽省出臺關于全面推廣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經驗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重要區域生態補償全覆蓋。

  去年1月起,安徽省實施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建立以市級橫向補償為主、省級縱向補償為輔的補償機制。統計顯示,去年1月至11月,全省共產生污染賠付金1.29億元、生態補償金2億元。去年7月,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實施,以各設區的市細顆粒物和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季度同比變化情況為考核指標。去年三季度,全省產生生態補償資金1425.5萬元。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發揮生態補償機制經濟杠桿作用,獎優罰劣,推動各地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

標簽:新安江;藍天;民生;生態補償;生態文明責任編輯:錢華良
相關新聞
生態環境污染投訴請掃二維碼 生態環境污染投訴請掃二維碼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